大黄镇:民生“声”音有回响 暖心故事在传扬

发布日期:2025-02-25   阅读:838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在大黄镇,初春的阳光已经洒在宁静的村落,村民们的生活平静而祥和。但不久前,张大爷家却遭遇了一件烦心事,也正是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大黄镇在民声呼应工作上的用心与努力。


  张大爷是大黄镇李大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年逾古稀的他一直住在自家的老房子里。前段时间,村里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施工队在铺设管道时,不小心破坏了张大爷家的下水管道。污水在家里蔓延,不仅生活变得极为不便,还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张大爷心急如焚,他尝试联系施工队,可施工队表示工程繁忙,一时半会儿顾不上来修理。张大爷又去找村里的干部,可几次都没找到合适的负责人。


  话分两头,就在张大爷愁眉不展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村里宣传过的大黄镇“12345”民声呼应热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大爷拨通了这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接线员温柔而耐心的声音,她仔细地记录下张大爷反映的问题,安慰张大爷不要着急,承诺一定会尽快处理。


  说是迟,那时快。这边张大爷刚挂掉电话,大黄镇“12345”民声呼应热线的办公室里就忙碌了起来。接线员迅速将张大爷反映的问题录入系统,按照既定流程,这个问题被第一时间转派到了相关责任部门——镇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该镇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尚文武等收到工单后,丝毫不敢懈怠。他们第一时间与施工队取得联系,要求施工队立即安排人员前往张大爷家查看情况并进行维修。同时,工作人员还亲自赶到张大爷家,向他说明处理进度,让张大爷安心。


  经过仔细检查,施工队制定了维修方案,迅速开始施工。在维修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在现场监督,确保维修质量。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下水管道终于修好了,家里的污水被清理干净,难闻的气味也消失了。张大爷的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他对工作人员和施工队的效率赞不绝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在大黄镇,像张大爷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这只是“12345”民声呼应热线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大黄镇党委、政府对民生的高度重视,都是工作人员们的辛勤付出。为了做好民声呼应工作,大黄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通过“12345”民声呼应热线这个桥梁,大黄镇让民生“声”音有了回响,让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首问负责,线上服务“用心”。大黄镇安排了专业的接线员24小时值守“12345”热线。这些接线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记录能力。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群众打来电话,他们都会热情接听,详细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每一个民生“声”音都能被准确捕捉。收到民生热线反映的问题后,大黄镇建立了高效的转办机制。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属领域,工单会被迅速转派到对应的责任部门。责任部门接到工单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与群众取得联系,了解具体情况,并制定解决方案。


  接诉即办,线下办理“暖心”。线下办理环节更是大黄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各责任部门秉持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个工单。对于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解决时限,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镇里还建立了问题反馈机制,要求责任部门在问题解决后,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群众,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闭环管理,督促指导“走心”。为了确保民生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大黄镇还加强了跟踪督导工作。该镇纪委、监察办成立了专门的督导组,定期对各部门的工单办理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组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处理结果的满意度。对于办理不及时、群众不满意的工单,督导组会对相关责任部门进行督促整改,确保每一个民生问题都能有始有终地得到解决。


  截至目前,大黄镇通过“12345”民声呼应热线,已经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大黄镇相关负责人朱建英介绍说:“自我们大力推进民声呼应工作以来,共接到群众各类诉求166件,已成功解决问题165条。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目前满意度已经接近100%。这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