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镇:“小村蝶变”从破解困局到逐梦振兴的“联建密码”

发布日期:2024-12-24   阅读:1031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曾几何时,在大黄镇,有个叫李大村的地方,曾经这里的人们守着土地,却过着不富裕的日子。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土地虽肥沃,却没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然而,这一切在与丰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建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要从多年前说起,当时的李大村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村两委班子看着村里的现状,村集体账户上仅有2056.8元资金,心急如焚,他们四处寻找能让村子发展起来的办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结识了丰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徐鹏。徐鹏年轻有为,对农业发展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满腔的热情。双方一拍即合,决定携手探索一条“农业科技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新路。


  2022年,对于李大村来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在村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投资260万元新建了一座1440平方米的农产品加工中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选址、规划到建设,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村委会副主任李汉龙回忆起那段日子,感慨地说:“当时为了这个加工中心,我们跑前跑后,天天守在工地上,就盼着它能早点建成,给村子带来新希望。”


  加工中心建成后,与丰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经营。一开始,村民们还半信半疑,不知道这能给村子带来什么改变。但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加工中心把村里产出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比如把普通的玉米加工成美味的玉米糁、玉米粉,还开发了特色的玉米休闲食品。这些经过加工的农产品,身价倍增,销往全国各地。而每年15.6万元的固定收益,更是让村集体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尝到甜头的李大村,在2023年又迎来了一件大事——建设占地3000平方的粮食烘干塔。以往,每到收获季节,要是遇到下雨天,粮食晾晒就成了大难题。村民们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心里又急又无奈,不少粮食因为受潮发霉,只能低价处理。现在好了,村里以30亩土地入股,和丰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经营烘干塔。


  烘干塔建成投入使用那天,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村里的粮食收购商李汉雨激动地说:“这下可好了,俺们老少爷们再也不用担心粮食因为天气不好坏掉了。”烘干塔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还为村集体每年带来9万元的固定收益。而且,烘干塔运营需要人手,村里的一些闲置劳动力有了工作,每天都能挣到一份收入。


  除了加工中心和烘干塔,村企联建在农业托管服务上也做出了大文章。以前,村民们种地都是各自为战,种植技术落后,成本高,收益却不高。丰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品种良种,和村集体、农户一起创新“农业科技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托管模式。


  见保林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以前种地总是提心吊胆,害怕收成不好。加入农业托管后,他轻松了不少。公司的技术人员帮他选种、施肥、防治病虫害,还用上了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去年,见保林家的地种上了优质小麦品种,产量比以前提高了一大截,成本却降低了。到了年底,丰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按照约定,把大托管服务纯收益的50%支付给李大村作为收益分红。见保林高兴地说:“这托管模式真好,让我们种地更有信心了。”


  村企联建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凡是李大村户籍的群众,购买种子或者化肥,每袋都能优惠10元。这可给村民们省了不少钱。李大妈笑着说:“以前买化肥,一袋要好几十块,现在能便宜10块,一年下来能省不少呢,这都是妥妥的增加收益了。”


  现如今,烘干塔二期工程正在申报筹办。村里还计划创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李大村党总支书记李德现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让村里的农产品不仅能种得好,还要加工得好,卖得好,让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


  据了解,从曾经的发展困境到如今的生机勃勃,李大村通过与丰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发展密码。在这个过程中,村集体、企业、农户三方紧密合作,共同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李大村会变得更加富裕、美丽,成为乡村发展的一颗靓丽名片。(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