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周秋,这位年轻的基层干部自担任大黄镇李大村党总支委员以来,以非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不断书写着精彩篇章,成为了村民心中的贴心人与领路人。
要致富,先修路架起干群“连心桥”
初到李大村任职,周秋便将目光聚焦在村民出行难这一紧迫问题上。当时的栾庄村,道路状况极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农产品难以运输,村民们的日常出行也备受困扰,严重制约了村庄的发展与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周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于是下定决心改善这一现状。
她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参与到修路工程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村民栾天友的故事令人动容。栾天友家境并不富裕,但他深知修路对于村庄的重要性。在修路过程中,他家的农活正处于关键时期,人手十分紧缺,但他依然每天抽出时间来到修路现场帮忙。有一天,他在搬运修路石料时不小心扭伤了脚,但他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就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他说:“周委员为了我们这么辛苦地奔走,我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只要路能修好,咱们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在周秋的带领下,村民们齐心协力,不畏烈日炎炎。周秋更是每天都坚守在修路一线,她的皮肤被晒得黝黑,汗水湿透了衣衫,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终于修好了,这条路由村民们的心血凝聚而成,成为了连接村民与外界、沟通民心的“连心路”。道路的修通,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为村庄的经济发展和农产品的运输打开了新的通道,村庄的活力逐渐被激发出来。
齐动手,村庄美提升家乡“高颜值”
道路修好后,周秋并没有停下脚步,她将目光投向了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她深知,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周秋亲自带领村民们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从房前屋后到道路两旁,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她总是以身作则,手持工具,和村民们一起清理垃圾、铲除杂草、疏通沟渠。在整治过程中,村民栾专利就遇到了一件惊险的事情。一天,栾专利在清理路边的垃圾时,由于垃圾堆积过多,他的三轮车不慎掉入了路边的沟中。当时沟里已经有了不少积水,水很快漫过了膝盖。周秋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与其他村民一起合力将三轮车拉了上来。栾专利感激地说:“周委员,多亏了你,要不是你及时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周秋笑着回答:“咱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在周秋的不懈努力下,李大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变得整洁干净,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家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纷纷自觉参与到环境维护中来,共同守护着美丽的家园。
尚尊老,爱幼小服务留守“送暖阳”
除了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周秋还特别关注村里的“一老一小”群体,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怀。
作为爱心妈妈,周秋对村里的留守儿童情况了如指掌。她经常深入到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有一个叫栾晓丹的小朋友,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栾晓丹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也不太理想,周秋得知后,主动承担起了辅导她学习的任务。每天放学后,周秋都会来到栾晓丹家,陪她一起做作业,耐心地为她讲解难题。有一次,栾晓丹在学校生病了,周秋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将她送到了医院,并在医院里悉心照顾她,直到她的爷爷奶奶赶来。周秋还经常为村里的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和书籍,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她还组织孩子们到农家书屋开展阅读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茁壮成长。
对于村里的老人,周秋也同样关怀备至。她经常走访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食物,陪他们聊天解闷,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在周秋的努力下,村里的老人们感受到了来自党组织的关爱和温暖,他们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初心常驻,芳华依旧。周秋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业奉献的精神内涵。她就像一泓清泉,温暖了每一位村民的心。在她的带领下,李大村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而她的先进事迹也将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基层建设与服务群众的伟大事业中去。(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