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土话宣讲“小举措” 推动乡风“大文明”

发布日期:2024-12-16   阅读:390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为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文明新风,2024年12月15日上午,界首市在光武镇举办了“赶大集 逛庙会”文化市集暨移风易俗艺术化宣讲活动。通过发放传单、有奖问答、文艺表演、特色小品等方式,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近年来,界首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形式多样的移风易俗宣讲活动,着力破除宣讲内容枯燥、群众参与率低、宣讲人员不足等难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宣讲接地气、入民心,不断推动乡村振兴焕发文明新气象。


组建以群众为主体的宣传队伍。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以现有的行政村、社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队为基础,广泛吸纳热爱文艺并具备一定创作能力和演出经验的群众,以及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组建界首市“乡音土话”移风易俗宣传队伍。


明确移风易俗为主的宣传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孝老爱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新风正气,特别是针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不良风气编排文艺节目,让群众充分认识到陈规陋习的危害,教育引导群众喜事新办、白事简办,涵育文明新风尚。


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宣传人员根据现实中特别是本地发生的一些移风易俗故事改编成戏曲、小品、快板等文艺节目,以志愿服务的方式送到群众家门口,用界首的方言土话进行宣传,在宣传过程中,随时与群众交流、互动,每场宣传活动结束后,根据群众的反馈对节目内容、形式进行完善和提升,让群众更愿意听、更喜欢看、更乐于参与。


完善全时段的保障机制。为宣传人员购买意外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根据开展活动的地点和距离,给予一定的补贴,用于宣传人员的交通费用、误餐补贴等支出,保障他们更好地开展宣传活动。对能够长期坚持、群众反映较好的团队,帮助谋划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给予项目扶持,确保常态化开展活动。


确保宣传活动突出成效。界首市移风易俗宣传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宣传时,演员以界首的方言土语为主,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宣传内容很多都是根据群众身边实际发生的事改编,群众的代入感更强,宣传教育引导作用也更明显,像《要彩礼》《让爹》《不要彩礼的小棉袄》等节目深受群众喜爱;演出人员来自群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方面能够拉近宣传人员和群众的感情,让群众更有亲切感,容易产生共鸣,另一方面还充分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的热情,特别是对一些有文艺特长的群众,有了一个平台可以充分展示才艺,体现自己的价值,提升了宣传人员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因此很多群众积极推荐自己编排的节目或主动要求加入宣传队伍。


界首市移风易俗宣传活动以群众的视角、群众的语言、群众的事例、群众的感受讲述群众身边的故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移风易俗更深入人心,让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杨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