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黄镇的工作调度室内,镇领导班子与群众代表齐聚一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一场关乎民生的一线会商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大家今天坐在一起,就是要面对面征求意见建议。同时,结合“民声呼应”线上诉求,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任务清单、落实清单,形成闭环。”分管民声呼应工作的负责人程心俭言简意赅地直奔主题,为此次会商定下了务实的基调。这种一线会商的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递壁垒,让政府与民众能够在最直接的交流中,摸清问题的关键所在。
“李大庄的下水道压坏了,因为修路来往车辆多,容易发生交通隐患!这个事情拖不得,要想让村里去修一下,抓紧解决!”李大村群众代表李涛急切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村民安全的担忧,下水道损坏不仅影响正常的排水功能,而且在车辆频繁往来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这一问题刚提出,负责包村工作的干部陈峰毫不犹豫地回应:“我马上和包片村干部去核实一下,如果属实,直接调度挖掘机进行处置。”陈峰的回答干脆利落,展现出了政府工作人员对于解决民生问题的积极态度和高效执行力。这种当场回应、迅速行动的工作作风,让在场的群众代表们感受到了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重视。
在会商会上,各种问题和建议如泉涌般呈现。大家关注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对基础设施的关注,也有对文化服务的热情。基础设施是民生之基,像李大庄下水道这样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道路状况、水电供应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而文化服务方面,群众们希望能有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走进乡村,比如文艺演出、文化展览等,以丰富村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乡村的文化氛围。
无独有偶,这里既有对产业发展带来就业岗位的期待,也有对移风易俗破除奢侈浪费的建议。产业发展对于大黄镇来说至关重要,它是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增收的关键。群众期待着更多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落地生根,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让年轻人能够在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必再背井离乡去寻找生计。而在移风易俗方面,破除奢侈浪费之风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和传统习俗中的铺张浪费现象开始出现,这不仅加重了居民的经济负担,也与当前倡导的节约环保理念相悖。群众们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引导,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树立文明新风尚。
会上收集到了大量卓有见地的想法,每一个想法都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坐在一起,会商情况、直面问题、一线交办,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真实情况。”庞树轩说道。他深刻认识到这种一线会商模式的重要性,每一条建议都体现了大家对民生的关怀和对发展的期盼。大黄镇党政综合办也将认真梳理这些建议,督促相关办公室、中心积极解决,确保每一条意见建议都能落到实处。
据了解,今年以来,大黄镇依托“集中 + 一线”会商平台,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累计接待群众620余人次,这一庞大的数字充分说明了该平台深受群众欢迎,大家愿意积极参与到这种与政府直接对话的活动中来。收集梳理意见建议120余条,这些建议涵盖了民生的方方面面,从最基本的生活设施到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和经济发展方向。在众多问题中,已经成功解决问题80余项,这一系列的数据彰显了大黄镇政府在民生工作上的扎实推进。无论是解决下水道问题这样的小事,还是涉及产业发展等宏观层面的大事,大黄镇都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让民生更有温度、让发展更有质感的目标前进。
“这种一线会商模式为政府与民众之间搭建了一座坚固的桥梁,让民生问题不再被忽视,让发展的方向更加贴合民意,真正做到让这座桥梁更加稳固,让民生的声音更加响亮。”(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