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艳:照顾公婆、丈夫和婆弟 为全家撑起一片天的“顶梁柱”

发布日期:2024-05-01   阅读:1389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马春艳,48岁,家住西城街道民族社区教门街王家胡同一个破旧的院落。院子北侧是住了三十年之久的三间砖瓦房,东侧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简易房,南边有一间小橱房,当我们走进小院说明来意后,她热情地将我们领进简易房里,搬来一张小儿子写作业的小方桌和三个不同年代的小凳子,我们分别坐下开始了简单的交谈。


        马春艳衣着朴素整齐,举止落落大方,神情平静自然。我们坐下后发现这间屋子虽然装修简陋,但屋内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闻不到一点气味,唯一的奢侈品是一台挂壁式空调,她说,那是怕丈夫冷才装上的。房里两张小床,靠南墙的一张是她和小儿子的,另一张靠东墙,床上安静地躺着的是她丈夫李伟,李伟见我们走进来,很吃力地转过头,送过来一个僵硬的欢迎的表情,随后便躺直不再吭声。


        她介绍道,丈夫今年49岁,2019年11月25日,他正值壮年支撑着全家,却突发脑溢血,虽经一段复杂的治疗,但下肢和右臂仍全无知觉,只有左臂能轻微晃动,即使有部分意识,也无异于一个植物人状态。


        当年45岁的男子汉,上有老,下有小,能打能跳的一位顶梁柱,一场风云突变把他击倒了,更让马春艳感觉天旋地转瞬间崩溃。从此她坠落到一个陌生的悲凉世界,她曾这样描绘自己的突遇灾难:看到别人轻松地打打牌,溜溜街,说说笑笑,自己竭尽全力却没经营好人生,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也想成为父母的骄傲,我也想给自己一个交代,如今自己成了屋檐,再也不能到处躲雨了。


        在那痛苦的日子里,不知偷偷流了多少眼泪,也暗暗给自己无数次鼓励,经历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煎熬,她慢慢学会了适应,也学会了坚强,把该学会的和不该学会的都学会了。她深知丈夫比她更痛苦更绝望,便擦干眼泪,转身给丈夫一个轻松乐观的精神状态。每天的工作就是全身心地照顾丈夫服药和饮食,翻身和换洗,聊天和按摩,还要激励丈夫为战胜病魔,为自己也为全家树立信心而坚强起来。丈夫在她的劝慰和鼓动下,情绪渐渐平稳下来,并积极配合治疗。我们问,你是如何咬紧牙关度过这艰难岁月的,她说,全力以赴照顾丈夫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多么困难,也要守着病中的丈夫活下去。她满怀深情地说,以前丈夫对她很关心体贴,很善良,也很顾家,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他病倒了,我就要撑起这个家,无微不至地把他护理好,不让他遭罪和痛苦,夫妻之间任何一方出现意外,另一方就要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倍加呵护,有难同当,坚定地走完一生。


        当我们感慨这不是一般女人能够承受得了的时候,她的眼泪突然流了下来,背过脸去半天没有出声。据她介绍,在合肥陪伴丈夫康复治疗近两年多时间内,有三个春节是在病房度过的。她深知在医院的时光是暗无天日的,不是常人能够品尝的滋味,一方面是对病情好转的渴望,一方面是对病情不见好转的焦虑,后来简直不敢看到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唯恐接到不祥的告知。几年来泪水流干了,人也憔悴了,钱也花尽了,可她从不放弃给丈夫治疗,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坚持陪伴到底。她每天吃馒头和方便面,舍不得花钱,只为省下来给当丈夫买些营养品,让他早日康复。她不仅自己坚强,还把这种精神力量传递给别人,用激发的正能量感染别人,共同勇敢地面对生活。同病室一位女同志在儿子去世丈夫生病双重打击下,悲痛欲绝打算轻生,马春艳就用自己一连串的不幸遭遇和咬紧牙关面对现实的做法对她进行开导,这位女同志得知她上有老下有小又有重病丈夫卧床,生活前景一片漆黑,仍然乐观接受一切,勇敢地生活下去的事例,非常震憾和感动。慢慢放弃了轻生念头,重新振作起来。


        在这个家庭里,马春艳与婆婆相处非常融洽,她说,她对婆婆关心家庭,付出大量精力带大两个孙子十分感激,总怀着一腔报答老人的心愿。所以,婆媳二人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共同营造这个温馨的家。她经常说,当婆婆的不容易,作为儿媳妇对婆婆要多尊重,多感恩,多孝敬,这样一来就会给晚辈们树立一个榜样,孩子们将来就向妈妈学习,做一个孝敬长辈的人。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婆媳二人从没有发生过矛盾和磨擦,整个家庭非常团结和睦。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婆婆不幸患上了绝症,发现时已是晚期,马春艳毫不迟疑地随婆婆到合肥一家医院治疗陪护。治病期间朝夕守在病床前,嘘寒问暖,端茶喂饭,擦洗保洁,无微不至。同病房的人都夸她比亲女儿还要亲。虽然前前后陪护5个月,老人还是带着遗憾离去了。


        丈夫李伟的弟弟李勇,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正当高考在即实现梦想的1997年,突然患上了脊髓瘤,后虽动了两次手术,下肢还是毫无知觉,从此坐上了轮椅,这一坐就是30年。当年大多由婆婆公公照顾,婆婆去世后,公公的精神也渐渐不支。于是马春艳把照顾弟弟李勇的重任毅然放在自己肩上,她说,家里每个人都是我的亲人,李勇就是我的亲弟弟,我不能看着不管不问。于是,这个身体瘦弱的女人,承担起了一个男人都难以承担的家庭重担。李勇的衣食住行,除公公负责一部分,剩下的全靠马春艳。生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让这位弟弟越来越坚强和乐观,在马春艳的护理下,现在弟弟渐渐能够移动着轮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打扫院内卫生,弟弟是一位有爱心的人,为了给嫂子分担家务,就自学做一些简单饭菜,虽然不太好吃。但已经让马春艳非常欣慰和富有成就感。


        李伟的父亲本来患有慢阻肺这种长远病。虽然生活尚可自理,可在接二连三家庭变故的打击下,病情越来越重,后来不停地吸氧才能维持生命。2021年也带着不安和担心离开了人世。


        虽然以前老人经常犯病,可毕竟还能帮家庭做点事,看看孩子,做做饭,收拾家务,为马春艳减轻一些负担。老人的去世,无疑让这个家更加雪上加霜。马春艳总把老人当成自己的精神支柱,每次回到家,她都要望一望老人的屋子,哪怕听到咳嗽一声,也觉得自己还有一个温暖的家。老人的慢性病严重时,一年要进医院好几次,马春艳除了照看丈夫、弟弟和两个孩子。还要去医院伺候公公,她把公公当成自己的父亲看待,十分孝敬,从家到医院,跑来跑去,尽心尽力,不离不弃。就这样一直忙碌着,忙碌得忘了悲苦,忘了委屈,忘了自己,只想着尽心照顾好每位亲人。


        马春艳不仅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好嫂子,还是一位好母亲。她常常教育孩子孝敬老人,懂得感恩,明白事理,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善良、正直和坚强的种子。她的言传身教无形之中给孩子一种榜样的力量。两个儿子在她的教育和影响下健康成长,大儿子当初一边伺候爷爷一边在床边读书,学习十分努力刻苦,后来不仅考取高校,还当选了班级干部,考取了研究生。他平时勤俭节约,理解妈妈的困难,从不乱花一分钱。他还参加了义务献血活动,还签订了人体器官捐赠协议书,老师说,他是一个难得的十分优秀的高材生。小儿子现在读六年级,虽然年龄小却很懂事,他懂得如何疼爱妈妈,不让妈妈多操心,知道如何帮助妈妈做家务,知道如何帮爸爸按摩,如何伺候爷爷,还说,做这一切都是在减轻妈妈的负担。因为妈妈太苦了。


        马春艳深深明白,这个家庭是不幸的,但也是幸福的,因为爱心在温暖着家里的每个人,每个人又都释放着各自的爱。虽然她和丈夫、弟弟还有两个儿子还有一段艰难的道路要走,但她不仅不感到孤独和凄凉,反而感到安心和踏实。她对我们说,她们一家没有被社会忘记和抛弃,相反,社会正在以各种方式关心支持着她们。如果有机会,她会和儿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回报社会。从大儿子惊人的决定上,她已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她就像苦菜花一样,根是苦的,花是香的。马春艳还有许多更美好的愿望,我们相信在她的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范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