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下午4点,忙碌了一天的靳海荣感觉头有点儿晕,她拿出了9月份刚刚发的智能血压计,打开开关,撸掉衣服袖子,静静地量起了血压。
“高压158,低压99,您的血压偏高,请注意休息,两分钟后再次测量……”,智能血压计向起了语音提示。几乎与此同时,靳海荣所在的陶庙镇孙小集村村医陈宝的手机也接到了提醒短信,在界首市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办公室内,系统自动弹出了警示。
十多分钟后,靳海荣的手机响了起来,电话那头,智能语音提示她说,血压异常,反复测量三次后依然如此,请及时服用降压药。
“我们村室加上我才5名医护人员,而辖区有四千余人,根本照顾不过来。智能血压计能把高血压慢性病人群的血压异常反馈给我们,能针对性提醒帮助,减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这大大缓解了我们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陈宝说,目前,村里已为重点人群发放了240支血压计,今后还会适时增加数辆。
实际上,在界首全市,已免费发放这种血压计2400余台,月底前能增加到5000台,明年底前有望实现四万台的规模。
这种依靠一只血压计连接起村民、村医和医院的模式,是界首市9月份才开始的探索,是打造医防融合升级版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界首市积极探索“医防融合”的基层医改模式,从政府投入“医防”经费发展到医保资金前置防病经费,从县级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到乡村两级的普通医生全员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因此,界首被省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决策》杂志誉为“医改小岗村”。
界首医防融合的实质,是通过医保经费前置,调动村、乡、县三级医生和相关组织的积极性,通过和村民签署家庭医生服务包,联合来为村民提供有针对性、特色化的健康服务。
“我们在泉阳、陶庙、芦村、光武等乡镇,探索建立了1+1+1签约服务团队,即在医共体内由1名村医、1名乡医和1名县级医生共同签约、共同履约。 ”界首市医院医共体相关负责人介绍,签约群众享受八项优惠政策:门诊统筹费用提高一倍(从原来150元提高到300元),门诊报补提高10%,住院报补提高5%,转诊享受一站式服务,免费赠送120元标准的健康体检,免费远程门诊、健康宣传等。
2017年9月,界首市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内实现了县乡村电子病历统一。医共体内免费向医联体内老百姓发了居民健康卡,包含居民健康信息和医疗信息,在医共体内的任意地点刷卡,医生都能看到这些患者信息。
老百姓在村卫生室看病,可以通过远程门诊直接连到市人民医院任何一个诊室,医生免费给病人看病。哪怕医生不在诊室,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门诊,从而保证了团队履约。
孙小集村的陈云龙,儿子无端腹胀腹痛,到村卫生室就诊,陈宝拿不准到底是什么病,乡卫生院的医生也吃不准,于是,通过远程就诊系统,陈宝联系上了界首知名儿科专家连少锋,通过查看患儿特征,连少锋初步断定孩子可是换了“食积”,让陈宝给孩子挤了一支开塞露,半个小时后,孩子跑去卫生间一趟,再次出来已全然无恙。
“类似的案例很多,实话说,大医院的诊断水平比我们高的不是一点半点,远程医疗老百姓得实惠了,我们也不断地学到新知识。”陈宝说。
用小合约撬动大医改,界首市的医防融合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医生收入增加了,医保资金节省了,村民健康水平提高了……
界首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医防融合模式,界首市加大了对“防未病”的投入,通过加大健康知识宣讲,提升健康体检覆盖面等形式,积极推进健康界首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界首市营养与健康科普基地和健康发展指导中心和防未病服务中心,免费对市民开放,目前接待人次超20万;去年,成功摘取了“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今年,启动了省卫生城市和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的创建,……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党建引领,提升机关内部管理水平;通过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并以逢先必争的姿态推动以创促建,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界首市卫计委主任王云飞说,通过多种举措先行先试,在界首打造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防融合模式升级版,为全省乃至全国医疗改革探路。(徐风光 胡浩)
“高压158,低压99,您的血压偏高,请注意休息,两分钟后再次测量……”,智能血压计向起了语音提示。几乎与此同时,靳海荣所在的陶庙镇孙小集村村医陈宝的手机也接到了提醒短信,在界首市人民医院的医联体办公室内,系统自动弹出了警示。
十多分钟后,靳海荣的手机响了起来,电话那头,智能语音提示她说,血压异常,反复测量三次后依然如此,请及时服用降压药。
“我们村室加上我才5名医护人员,而辖区有四千余人,根本照顾不过来。智能血压计能把高血压慢性病人群的血压异常反馈给我们,能针对性提醒帮助,减少了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这大大缓解了我们医疗资源不足的情况。”陈宝说,目前,村里已为重点人群发放了240支血压计,今后还会适时增加数辆。
实际上,在界首全市,已免费发放这种血压计2400余台,月底前能增加到5000台,明年底前有望实现四万台的规模。
这种依靠一只血压计连接起村民、村医和医院的模式,是界首市9月份才开始的探索,是打造医防融合升级版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界首市积极探索“医防融合”的基层医改模式,从政府投入“医防”经费发展到医保资金前置防病经费,从县级医院全科医生参与到乡村两级的普通医生全员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因此,界首被省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决策》杂志誉为“医改小岗村”。
界首医防融合的实质,是通过医保经费前置,调动村、乡、县三级医生和相关组织的积极性,通过和村民签署家庭医生服务包,联合来为村民提供有针对性、特色化的健康服务。
“我们在泉阳、陶庙、芦村、光武等乡镇,探索建立了1+1+1签约服务团队,即在医共体内由1名村医、1名乡医和1名县级医生共同签约、共同履约。 ”界首市医院医共体相关负责人介绍,签约群众享受八项优惠政策:门诊统筹费用提高一倍(从原来150元提高到300元),门诊报补提高10%,住院报补提高5%,转诊享受一站式服务,免费赠送120元标准的健康体检,免费远程门诊、健康宣传等。
2017年9月,界首市医院牵头的医共体内实现了县乡村电子病历统一。医共体内免费向医联体内老百姓发了居民健康卡,包含居民健康信息和医疗信息,在医共体内的任意地点刷卡,医生都能看到这些患者信息。
老百姓在村卫生室看病,可以通过远程门诊直接连到市人民医院任何一个诊室,医生免费给病人看病。哪怕医生不在诊室,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门诊,从而保证了团队履约。
孙小集村的陈云龙,儿子无端腹胀腹痛,到村卫生室就诊,陈宝拿不准到底是什么病,乡卫生院的医生也吃不准,于是,通过远程就诊系统,陈宝联系上了界首知名儿科专家连少锋,通过查看患儿特征,连少锋初步断定孩子可是换了“食积”,让陈宝给孩子挤了一支开塞露,半个小时后,孩子跑去卫生间一趟,再次出来已全然无恙。
“类似的案例很多,实话说,大医院的诊断水平比我们高的不是一点半点,远程医疗老百姓得实惠了,我们也不断地学到新知识。”陈宝说。
用小合约撬动大医改,界首市的医防融合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医生收入增加了,医保资金节省了,村民健康水平提高了……
界首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医防融合模式,界首市加大了对“防未病”的投入,通过加大健康知识宣讲,提升健康体检覆盖面等形式,积极推进健康界首建设。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界首市营养与健康科普基地和健康发展指导中心和防未病服务中心,免费对市民开放,目前接待人次超20万;去年,成功摘取了“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级。今年,启动了省卫生城市和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市的创建,……
“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党建引领,提升机关内部管理水平;通过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并以逢先必争的姿态推动以创促建,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务水平。”界首市卫计委主任王云飞说,通过多种举措先行先试,在界首打造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防融合模式升级版,为全省乃至全国医疗改革探路。(徐风光 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