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镇:“党建+产业”的华丽“蝶变”

发布日期:2023-12-04   阅读:514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俺家5亩多地都流转出去了,我平时就在村里的富民产业园务工,一年到头都有活干,能挣工资还能收地租和分红。”眼下,大黄镇李大村村民李汉伟说到如今的生活,脸上溢满了笑容,种了一辈子地的他见证了李大村的华丽蝶变。


  李大村有4210口人,3600亩耕地,94名党员,是典型的农业村。在乡村振兴大潮中,李大村先行先试,在村党总支书记李德现的带领下,积极建设“富民产业园”,实施土地入股、公司运营、抱团发展的方式,集中布局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蜜薯种植,农机服务队组建,标准化厂房建设及招商引资,现代冷库、果蔬分拣中心、烘干塔建设等多元多栖发展,吸纳400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1500元以上,形成了农业产业规模化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百姓要齐心,支部引领是关键。只有建强班子,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确保干群一条心。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多找办法少找事,村民才会支持拥戴。”谈起自己带动村级发展,获评安徽省“皖美村支书”的先进经验,李德现说。


  为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该村聚焦“产业兴旺星”创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党支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牵头成立界首市丰云农业种植服务有限公司,通过打“时间差”,春秋种红薯、夏冬种蔬菜,推广名、优、特蔬菜品种,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实现大棚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李大村还联合周围的李大庄、栾庄等村组建全县首个联合党总支,开创了“联村共建、抱团发展”的模式,不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共富优势,这些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上都达到了100万元。


  “我们经常在一起想办法、拿主意,啥利润高种啥、啥活力强引啥,只要对村民增收有利,我们党员干部就带头做示范。”李德现说。


  如今,李大村已建成大型冷库1座,果蔬产业面积达200多亩,全村土地流转面积已增至1600多亩,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10万元。一幅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百姓生活平安幸福的“白富美”村庄画卷正跃然纸上。


  “我们党员都定岗定责,现在大家就是一盘棋,无论干啥,从来没有拖后腿的,群众也纷纷跟着走。”老党员李廷德自豪地说。


  据了解,李大村党总支获批界首市首批高质量发展党总支,并创成“四星”党支部的多个第一,将党建堡垒逐步建深建实。先后获评“省级文明村”“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村”等荣誉。(姚易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