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镇:昔日撂荒地 复耕焕生机

发布日期:2023-12-20   阅读:728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自启动撂荒地整治工作以来,我们村工作落实的最好,干的也最快,预计元旦之前就可以完工,顺利交给群众耕种。”近日,站在路边眺望不远处已平整大半的田地,王集镇朱大村党总支书记杨丙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伴随着机械作业的轰鸣声,村里30多亩的撂荒地,即将摇身一变成为“金土地”。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管理和保护,有效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今年以来,王集镇提前谋划,把撂荒地整治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来抓,盘活闲置土地,“唤醒”沉睡耕地资源,让“撂荒地”逐渐变回“希望田”。


  全镇12个行政村针对前期排摸出来的500余亩撂荒地,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代表会、走家串户座谈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粮食安全、土地复垦政策,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引导群众支持土地复垦工作。在土地丈量、拆旧复耕过程中,镇、村、群众三方一起参与,把工作做实、做细、做精,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所有程序公开、公平、公正。


  “缺乏劳动力如何复耕?”“如果将土地流转出去,是否能保证稳定的收益呢?”为消除群众复耕顾虑,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全镇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通过“农户自愿、土地托管、土地流转”的复耕模式,鼓励有劳动力的农户自行种植,对整户外出、无劳动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动员农户采取托管或者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方式,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从而实现村民增收、农业增效、村集体受益。


  “复耕后的土地,可以实现对农村可耕地科学合理的规划,以此对辖区内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加以优化,不仅能保证耕地集中连片,做好可耕地保护工作,还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将土地规模最大效益充分发挥,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促进了王集镇农业产业的发展。”王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任志国说道。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下一步,王集镇将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第一要务,进一步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持续巩固撂荒地治理成果,确保耕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优化土地利用率,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赵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