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镇:小粉丝“牵出” 致富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3-12-26   阅读:669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走进王集镇朱大村粉丝加工厂,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红薯经过统一清洗,倒入搅拌机中粉碎分离、过滤、脱水、浓缩,形成了细腻洁白的红薯淀粉,再经过蒸粉、漏粉、晾干等工序,被制作成晶莹剔透的“银丝条”,晾晒在搭好的竹竿上,宛如倒挂的玉帘,散发出阵阵清香。


  “今年的红薯收成不错,我们家种了60亩,每亩产约8000斤红薯,今年准备制作2万斤粉丝,按照每斤粉丝12元计算,去掉成本今年预计收入15万以上。”朱大村村民朱银伟介绍,从红薯收获季节开始,他便开始忙着加工出售手工红薯粉丝,每年冬季要忙上1个多月,为家里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王集镇地处平原地带,耕地面积4.8万亩,辖区土壤肥沃,有种植红薯加工成粉丝的传统,每逢寒冬时节,村民们都会将收获的红薯制成红薯粉丝,朱大村就是一个典型的“粉丝村”,该村种红薯、做红薯粉丝的历史悠久,由于早些年分散种植、分散制作,红薯产量上不去,粉丝销售渠道也不通畅,产业发展一直受到制约。


  为了破解红薯种植方面的瓶颈,王集镇积极联系上级农业部门,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规模化种植、新品种引进,红薯品质和产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帮扶工作,利用上级帮扶资金,创新“合作社+基地+脱贫户”发展模式,以精深加工、品牌创建为重点,使得王集镇粉丝的名气越来越大,销售情况也越来越好。


  “旺季的时候,我们村每天的出货量最多能达到5000多斤,主要供应当地和周边地区,咱们粉丝的市场占有率能达到50%以上,因为纯手工制作粉丝没有添加剂,味道更纯正,很多都是回头客。”王集镇朱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杨丙虎话语里透露出满满的自豪感,“每年我们提供的长期就业岗位有50多个,带动红薯种植户300多户增收。”


  下一步,王集镇将深入挖掘乡村产业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持续扩大红薯种植规模,不断延伸红薯产业链条,对红薯粉丝进行统一生产、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打造“纯手工粉丝”特色品牌,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小粉丝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赵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