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城市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2017年新农合住院实际报销比例平均达70%左右……十年来,安徽闯出的医改路子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与样板。
12月10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辉煌40年—安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杜昌智对安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最新进展做了介绍。
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此安徽积极推动医疗体制和模式的改革创新,取得一系列亮眼成就。10年来,安徽省医改核心指标明显优化。与改革前相比,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占比由45.5%下降为34.34%,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由38.6%下降为29.37%。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截至目前,安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发展,城市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远程医疗县域全覆盖,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大病保险、健康脱贫等政策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新医改一方面破解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难题,使得人民群众获得实惠,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017年全省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4.89张,较2008年增加了2.29张,增长了88%;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1.93人,较2008年增加了0.65人,增长了5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2.21人,较2008年增加了1.21人,增长了121%。
此外,安徽统筹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经不懈努力,全省7000万人民享有了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90元。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占苏晨)
12月10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辉煌40年—安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杜昌智对安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保管理体制改革最新进展做了介绍。
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此安徽积极推动医疗体制和模式的改革创新,取得一系列亮眼成就。10年来,安徽省医改核心指标明显优化。与改革前相比,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占比由45.5%下降为34.34%,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由38.6%下降为29.37%。人均预期寿命从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截至目前,安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发展,城市15分钟就医圈基本建成,远程医疗县域全覆盖,药品价格大幅下降,大病保险、健康脱贫等政策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新医改一方面破解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难题,使得人民群众获得实惠,另一方面促进了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2017年全省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4.89张,较2008年增加了2.29张,增长了88%;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1.93人,较2008年增加了0.65人,增长了5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2.21人,较2008年增加了1.21人,增长了121%。
此外,安徽统筹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权益。经不懈努力,全省7000万人民享有了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90元。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占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