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阜阳市文明村——邴集乡三和村,地处界首市邴集乡西南部,是由之前的张忙村、姜楼村、黄古堆村三个村合并而成,原名为“姜楼村”,因与本市其他村重名,更名为“三和村”,有着天和、地和、人和之意,下辖5个自然村,人口6285人,耕地5845亩。
建和顺新村 开辟安居乐业新生活
“我感觉很幸福,‘妈妈’又回到我的身边了!”邴集乡三和村姜楼自然村留守儿童姜彦泽,依偎在“首”心妈妈刘影娟身旁,高兴地说。界首市妇联执委牵手留守儿童,创新策划“首”心妈妈品牌,发动广大基层妇联干部,授予“首”心妈妈聘书,为留守儿童带去关心和关爱。
作为邴集乡三和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在走访中得知留守儿童姜彦泽的困难情况,刘影娟利用自身优势,发动爱心人士为姜彦泽捐款捐物,刘影娟更是对其关怀无微不至,送去书籍、衣物、生活用品。在刘影娟的带动下,邴集乡三和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文化书屋,经常性开展活动,为在外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搭建沟通桥梁,守护孩子们成长的天空。
邴集乡三和村还利用“党带群建 十户联治”和“四事四权”工作机制,建立民事代办制度、成立民事代办员队伍,帮助群众代理代办;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组织,关爱留守老人、关注留守儿童等服务组织,实现乡村服务大幅优化,建好和顺新村。
建和美新村 变林地为网红打卡地
“我在村集体核桃林下种植芍药,今年药材丰收,我纯收入将近两万元。”邴集乡三和村姜楼脱贫户姜国和说。邴集乡三和村建设有360亩地薄壳山核桃和200亩地的桑蚕基地,在核桃林下种植中草药白芍、丹参、大青根以及小麦、高粱等,在桑树林下种植艾草,增加单位面积产能。为增加脱贫户内生动力,促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邴集乡三和村将林下中草药合理分配给脱贫户种植,采取“以劳代股”方式,最终收益让脱贫户与村集体四六分成,增加了脱贫户的收入,巩固了脱贫成效。
邴集乡三和村以水系治理为重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建设村头游园和旅游公厕等,实现“天蓝、水绿、草青、景美”,推动生态文明成为和美村庄重要构成元素。
邴集乡三和村还利用林地资源入股界首市汉黄户外拓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林下建设农耕体验园,开展农事劳动、农事体验、户外拓展等,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让邴集乡三和村成为“网红打卡地”。并依托邴集乡三和村国家级“森林乡村”、“中国彩叶苗木基地”、“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三块金字招牌,走“生态立村、旅游强村、产业活村”之路,促进农旅融合,建好和美新村。
建和谐新村 凝聚乡村振兴新活力
“基层工作纷繁复杂,光靠村两委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邴集乡三和村党总支书记姜从真说,“要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仅要依靠‘五老’人员,还要发挥村民自治、道德文化、先进模范的力量。”
邴集乡三和村发挥农村“五老人员”作用,动员党员、户长、网格长、小组长等等,参与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利用成立的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等群众组织,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落实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还组织群众参与到村规民约制定工作中来,把秸秆禁烧、环境卫生、文明新风等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既当村规民约的制定者,又当村规民约的执行者,使村规民约更具约束力。
邴集乡三和村持续转化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的影响力,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持续开展“好人好事评选”活动。该村黄古堆自然村的黄井礼、张忙自然村的张文平二人,勇救落水儿童获评“界首好人”;三和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刘影娟,获评“界首好人”;该村张忙自然村群众张严严,获评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邴集乡三和村用好榜样力量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各类评选活动,建好和谐新村。(孙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