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大解放推动作风大转变

发布日期:2023-09-12   阅读:2677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考察,殷切希望“安徽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三周年前夕,省委分别召开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报告会、十一届五次全体会议等重要会议,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热潮。这是省委实施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部署,也是对干部群众思想领域的一场“头脑风暴”和深刻变革,必将引领和促进全省上下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


开展大讨论,领导干部是主角,不能只打手电筒照别人,而要勇敢拿起镜子照自己。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者的思想有多远,事业就能走多远。审视不同地区发展进程可以看出,后发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表面上是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差距,实际上却是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的差距。省委主要领导一针见血点出需要破除的“六个观念”:自满观念、守旧观念、封闭观念、官本位观念、畏难观念、短期观念,并指明树立“六个意识”的努力方向: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奋斗意识、实干意识。这“六破六立”,既号准了脉象、又开出了良方,既是针对全省干部群众而言的、更是每一名领导干部的“必答题”。把“六破六立”作为大讨论的聚焦点切入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应带头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拿起解放思想的“探照灯”和“显微镜”,照照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扪心自问,有没有担当?是不是尽责?干成了什么?以层层立标杆、当示范,激活一班人、影响一群人、带动一方人。


开展大讨论,解决问题是目的,不能坐而论道、清议空谈,而要起而寻策、推动发展。世界是矛盾的世界,问题无处不在,绕不过也躲不开。如拿阜阳市来说,作为皖豫接壤、人口千万的内陆后发地区,外界形容曾经是“三无一负”:无稀缺资源、无先天基础、无人才技术,背负历史包袱。众所周知,阜阳曾易发频发负面舆情,损害了城市形象。时势变迁,发展更替,现在的阜阳早已不是过去的阜阳,各方点赞阜阳“承东启西”又“左右逢源”,诸多国家和省战略叠加。但面对机遇,也该发问:该抓的机遇有没有抓住,该办的事情有没有办成?没先例的事不肯干,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思想解放不够、担当精神不足的根子何在?同样是面对“三无”县情,为什么界首捡破烂捡出产值超千亿元的大产业,为什么不产药的太和能成为全国最大的西药集散地,他们发展的奥秘何在?如果看不到问题,不敢或不愿直面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开展大讨论,要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融通上情、下情和外情,带着问题讨论,带着问题求解,多问“缺什么、为什么”,多想“做什么、怎么办”,弄清问题及其背后的思想症结,真正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站得高、看得远、谋得深、干得好。


开展大讨论,遵循规律是要领,不能搞主观臆想、瞎折腾,而要身到心到、求真求实。大讨论是否有实效,要看是否调动起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凝聚干部群众一起想、一起干。纵观历次学习讨论,有的地方出现过一种“局部空转”的怪现象,“大水漫灌”、自拉自唱,领导组成立了,会议既多又长,文件原封不动层层转,所列清单不清、闭环不闭,走了一堆流程、转了一大圈子,没有成果和成效。反映的是领导水平和领导方式的“脱实向虚”,根源在推进机制设计得不够合理。要以此次大讨论为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契机,与即将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在时间上同步展开、安排上结合进行,遵循思维规律、心理规律和发展规律,突破老思路、摆脱老套路。变化是最实在的答卷,要通过大讨论,触动灵魂、洗礼思想、变革行为,不断激发雄心壮志,着力实现“六变”:变“绝无可能”为“皆有可能”,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先例”,变“路径依赖”为“勇闯新路”,变“会来事”为“会干事”,变“给我上”为“跟我上”,变“跟跑”为“并跑”“领跑”,不断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