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处三伏天气,走进砖集镇腰庄村王老家创业园区里,远远就闻到了沁人心脾的酒香,米酒生产区内,蒸锅、酒甑、杀菌仪、储酒罐等器具整齐摆放,酿酒师傅王加田正在不断地用力搅拌糯米,并撒下秘制的酒曲。
米酒俗称浮子酒,它是经过糯米上锅蒸煮后,放入适量的酒曲,发酵数小时后酿制而成的。一般情况下,1公斤精选糯米,能发酵酿制8两米酒。
50岁的酿酒师傅王加田是土生土长的砖集镇腰庄村人,做酿酒这一行已经近30年。“我们村这一带许多农户都有自酿自用米酒的习惯,我的酿酒工艺是祖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我们这每家每户有自己概不外传的“独门秘籍”,细细咂摸,每家都有各自独特的味道。”王加田介绍道。
腰庄行政村王老家自然村几乎家家户户做米酒,其中还有不少做出了名气,他们大多五六十岁的年纪,平日里自己就爱喝上两口,通过苦心钻研米酒酿制这门手艺,久而久之也就在方圆几十里内做出了名气。
虽说米酒加工在当地知名度很高,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大家一直沿袭着祖辈传下来的技艺,利用一口简易的炉灶和几个蒸锅、木桶等厨具制作米酒。售卖时,骑着三轮电动车,拖着十几盆米酒,走村串巷吆喝叫卖。由于生产工艺落后、规模产业小、销售渠道不畅,往往忙活一天也挣不了多少钱。
2022年在砖集镇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在腰庄村建设了米酒加工生产车间,进一步规范工艺流程,提高产品产量和存储能力,同时注册“麦喜良”商标,打造特色品牌。
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富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来生产车间务工的大多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务工形式很灵活,设有弹性工作机制,不耽误干农活,也不影响接送孩子。”杨玉兰告诉记者。每逢节日,市场需求量很大,有时一天能加工糯米1300公斤左右,工人月工资也稳定在3000元左右。
为提高产品质量,砖集镇腰装村米酒加工厂采取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新加工酿制技艺,对酿制工具、酿酒原料和产品包装等一整套工序环节逐一进行了“革新”。酿制工具由原来的小锅炉改为自动控温蒸汽锅炉,蒸汽锅炉蒸出来的米量大、质量优。又对酒曲配方进行了改进,这样加工出来的米酒味道清甜甘冽,入口还有一股糯米的醇香,甜而不腻,令人回味无穷,深受客户青睐。
“米酒是一个扎根于该村的接地气的产业,历史悠久,技术成熟,每年产销量达12万公斤,实现收益120万元,对扩大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和壮大村集体收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砖集镇党委、政府将因势利导,大力扶持米酒产业发展,让群众的生活更红火。”砖集镇党委书记荣俊伟说道。(骆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