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镇:农田高标准 种粮“有底气”

发布日期:2023-08-08   阅读:687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年来,王集镇以巩固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重要任务,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把4万多亩中低产田改造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和增产增收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集镇胡台村、秦庄村因实施农田水利工程较久,原来亩均投入标准低,且部分沟渠出现淤积侵占、桥涵年久失修,缺少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同时土地肥力有机质含量较低,防汛抗旱能力比较低,我们通过河网化工程和土地深翻项目,先后投入2900多万元,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使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王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说道。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质量就是抓效益。为保证高标准农田治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等项目施工质量,镇、村、施工单位三方密切配合,前期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施工单位严格依据设计图纸,对路、桥、涵、闸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施工,狠抓质量安全,建设高品质工程,确保工程建得成、质量好,得到群众的认可,还能切实发挥长效作用。


  “以前这块田地势比较低,一到下雨天污水排不出去,庄稼非常容易淹,现在通过铺设涵管,疏通沟渠,排水通畅了,也不怕下雨了。”赵集村村民赵丙亮心里非常高兴,他家的5亩地今年以每亩地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种植大户,通过高标准农田治理后,田里不淹了,每亩地租金比去年涨了200元。


  如今,王集镇辖区高标准农田里沟渠纵横相通,桥涵闸配套齐全,大中型农机出入方便,收种庄稼规模成片,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高标准农田里新修建的节制闸,既有利于灌溉又方便排涝,昔日的薄田荒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每年平均每亩比改造前增收100多公斤,每年每亩土地可增加收入300多元。


  下一步,王集镇将持续加大农业投入,实施高标准农田提质改造工程,多种粮种好粮,同时突出综合效益,将高标准农田与“小田变大田”“两强一增”等工作相结合,科学化种植、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着力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赵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