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微”不“治”亮剑基层“微腐败”

发布日期:2023-08-15   阅读:663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都怪我一时糊涂,利用职务便利截留侵占2亩村集体预留地流转租金。对此我深感愧疚,愿意退缴这笔资金,接受组织对我的处理。”近日,戴桥镇村干部李某田在接受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协作区谈话后愧疚难当,言谈间充满了悔恨。


  原来,今年上半年,该协作区在查处巡察反馈问题线索过程中,另外发现村干部李某田违反三资管理规定、截留村集体预留地流转租金问题线索。经查,村干部李某田在履行本村群众土地流转面积统计和租金管理发放工作职责过程中,在明知2亩预留地系村集体所有的情况下,利用职务便利故意将预留地登记在其个人名下,侵占集体土地流转租金14760元。问题线索属实,该村干部李某田已被立案审查。


  这是该市纪委监委严查基层“微腐败”,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提升群众获得感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聚焦主责主业,忠诚履职尽责,根据省纪委监委《关于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基层“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查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基层“微腐败”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我们结合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1+5+N’系列专项整治,重点围绕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保障等民生领域深入开展整治,严查实办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群众的闹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该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该市纪委监委以零容忍的态度向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基层“微腐败”问题亮剑,严肃查处基层镇村干部贪污贿赂、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注重协同联动,加强与市乡村振兴、农业农村、财政、教育、民政、住建、审计等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建立线索共享和信息互通机制,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医疗卫生、教育、社会救助等领域问题线索定期筛查、分类处置,对涉嫌腐败和作风问题启动快速通道,优先办理、快查快结。


  同时,深化做实“后半篇文章”,一方面针对查办案件中发现的短板弱项,督促案发单位举一反三,查找问题背后的风险漏洞,织密制度笼子,强化“小微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震慑作用,把警示教育贯穿以案促改全过程,通过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庭审旁听、“心中有界”纪法“微宣讲”、典型案例通报、谈话提醒等方式,持续深化纪律教育治本功能,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整治基层‘微腐败’,必须做到无‘微’不‘治’,进一步加大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领域监督执纪力度,坚决遏制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持续净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彪 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