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集乡:产业结构调整让群众过上“富日子”

发布日期:2023-08-21   阅读:676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走进邴集乡赵大庄村涵旭家庭农场,累累果实互相簇拥,压枝欲垂,不远处的山东客商,正在向货车上装运刚刚采摘的金玉黄桃,一派丰收的景象跃然纸上。


  说起近几年的收成,农场负责人赵思文说,这些都得益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场流转土地260亩,种植金玉黄桃50亩、甘蔗30亩、中药材20亩,种植粮食作物160亩。因为经济作物用工成本多、管理难度大、市场风险高,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按照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增加农作物种植面积,降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效益未减反升。


  “近几年,粮食价格稳中有升,机械化程度的提升降低了种粮成本。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一方面确保了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因为面积的减少做到了精细化管理,降低了人工成本,收入也上来了。”界首市涵旭家庭农场负责人赵思文说。


  与桃树毗邻的甘蔗园郁郁葱葱,粗壮的甘蔗挺立在甘蔗园里,迎风摇曳,随着时间的推移,甘蔗“节节甜”,也预示着群众生活“节节高”。“到八月底,甘蔗成熟,我们都是通过‘一亩田’线上销售平台,将甘蔗销售到长三角城市。”赵思文说。


  赵思文不仅是新型职业农民,也是邴集乡赵大庄村为委会副主任,多年的摸排滚打,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更了解了市场信息,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产品销售经纪人,通过线上线下联系,帮助群众销售西瓜、大蒜、辣椒等农副产品,而且还带动群众和种植大户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在赵思文的带动下,界首市新艳家庭农场、凯模专业种植合作社、浩森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纷纷种植金玉黄桃、油桃、冬桃、甘蔗等,迅速形成“一村一品”,带动当地就业的同时,也引得当地群众纷纷效仿,发展特色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邴集乡将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向“种植规模化、产品优质化、销售标准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生态种植、观光采摘、线上销售的发展模式,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催生乡村蝶变,走出“联农、带农、富农”新路子,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孙占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