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构建“四位一体”县域创新体系 探索欠发达县域创新发展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3-07-29   阅读:661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年来,界首市坚持“市委即科创委、城市即科创城、界首即高新区”的全域创新理念,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位一体的县域创新体系,有效破解欠发达县域缺科技创新资源、缺重大产业基础、缺科技人才优势、缺科技金融支撑的发展难题,先后获批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连续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


  以企业为中心,健全科技创新生态。一是搭建创新平台。鼓励引导企业实施“五个一”机制,即一个研发机构、一个研发团队、一定的研发投入、一个以上的在研项目、一个以上产学研合作单位,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26家。二是加快主体培育。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制定《界首市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十条政策》,实现科技型企业发展全过程的差异化服务和支持。目前拥有高企1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44家。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成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聘请10位院士担任科技发展顾问,先后引进14家高


  层次人才团队创业,拥有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2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4人,累计建成8家院士科研机构和15家博士后工作站。四是助力金融赋能。初步建成“投、担、贷、保、补”五驱联动的科技金融体系,设立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成立全省首家安徽省科技担保公司分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担保金额4.3亿元。在阜阳市率先开展“人才贷”业务,累计发放10500万元纯信用贷款。五是优化政策制定。健全完善“1+X+Y”科技政策体系,让企业积极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出台《界首市科技创新资助奖励三十条政策》等创新扶持政策,每年兑现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资金近3000万元,“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人人可为”的氛围初步形成。


  以竞争力为核心,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一是提速延链补链强链。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行动,紧密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求,突出抓好电池综合循环利用等13条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基因”激活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企业申报揭榜挂帅、重点研发等上级科技项目,依靠技术创新驱动,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传统纺织业等加快提档升级。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连续4年减免额度超2亿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如界首市天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锂电池隔膜,科技含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三是打造企业特色品牌。坚持创新驱动和市场带动,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企业专注并深耕产业链一个环节或一项产品,在产业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一大批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优势地位的“配套专家”。如界首市欧思润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3000多种仿生渔具产品,占据全国行业市场的“半壁江山”。四是做优现代产业集群。实施优势产业壮大行动,持续塑造产业品牌,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支柱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基础上,大力发展六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成功创建国家高新(火炬)产业基地4家,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国家级产业平台全覆盖。


  以共享共赢为理念,探索开放创新路径。一是以“有为政府”搭建沟通桥梁。举办院士专家界首行、绿色工业过程国际峰会,富硒、纺织新材料、铝产业创新峰会等一系列活动,邀请院士及顶尖专家齐聚界首,话创新、聊发展、绘蓝图、谈协作,打通政校企合作新通道。如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通过政府举办的院士专家界首行活动与俞建勇院士团队结缘,在三宝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了包括院士专家、博导、高工在内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团队研发生产的仿鹅绒结构高保暖絮片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填补了国内空白。二是以“有效市场”促进互利共赢。全面开展“五个遍访”,即组织企业遍访与界首产业相关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重点产业投资机构、各行业内知名企业家、国家级行业协会、全市“五上”企业,对接外部高端资源。三是以“有用资源”厚植创新土壤。以科技人才、科技平台、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集聚为核心,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推动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破解只见项目不见产业的误区,实现招人才招产业,积极打造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坚持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建成上海东部技术转移中心界首分中心,实现技术交易合同额超80亿元。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一是整合组织架构。创新构建“124”组织体系,即一委、两局、四中心。“一委”,即市委科创委,集中力量顶格协调解决“谁来统筹创新”的问题。“两局”,即科技局和高新区科技人才局,解决“谁来服务创新”的问题。“四中心”,即人才服务中心、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离岸科创中心相互协作,解决“谁来推进创新”的问题。二是拓展发展空间。构建以1个科创城赋能5个科技园、5个科技园辐射9个双创园的“159”产业格局,拓宽产业发展空间。探索高新区法定机构改革,剥离社会管理等无关职能,推动77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让园区心无旁骛抓创新抓产业。深化“管委会+公司”改革,成立融城集团等实体化平台公司,积极引入资本的力量和专业的团队,提升园区专业服务水平。三是创新运行机制。让被考核单位自行设立指标体系,没有百分制,只有累加值,不设基础分,使考核结果更科学直观。牢树“三个倾斜”用人导向,近几年新提拔晋升的干部中,近一半来自创新领域。


  界首市全力构建“四位一体”县域创新体系,实现“科创+产业”融合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新发展道路。一是科技创新底色不断擦亮。2022年,界首市科技创新资金支出达到2.48亿元,研发投入占GDP的2.61%,位居皖北第一,全省领先。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8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27.97件,是全省的1.26倍、阜阳市的3.68倍。二是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凸显。工业经济重返全省10强,县域经济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五年跻身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连续5年入围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连续五年进入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十强行列。三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界首市率先在阜阳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2022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713元,同比增长5.9%,位居阜阳五县之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