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七届阜阳市文明村,界首市任寨乡亮集村结合“四事四权”工作法,成立“五老调事”工作室,建立“网格—五老—支部—群众”四级纠纷调解体系,着眼化解群众身边难事烦心事,将“矛盾结”变成了“和谐线”,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点赞。
事情源于刘寨自然村两户居民因邻里矛盾闹得不可开交,村委会多次介入处理不欢而散。再次处理过程中,据群众反映原先两户的矛盾纠纷是老干部刘庆朗进行调解的,愿意仍由其进行调解,村委会随即邀请刘庆朗介入处理此事,很快便达到了双方满意的结果。受此启发,村委会迅速研究在全村范围内挖掘德高望重、懂政策、懂法律,正派公道、敢于直言、乐于助人的“五老”人员,成立“五老调事”工作室。
该村采取“干部主抓发展、五老专保稳定、群众周中登记、五老周末调事”的模式落实。群众逐渐产生了有矛盾、有问题找“五老”的意识,“五老人员”一般问题周末到位解决,紧急问题随叫随到及时解决。“五老人员”不仅成为矛盾纠纷的调解者,而且还是群众间合同履约的见证者,村级各项重大事务的监督者和宣传者。
他们年龄最大75岁,最小的70岁,小到夫妻吵架、邻里纠纷,大到矛盾激化,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五老”们充分发挥自身政治、经验、威望优势,积极活跃在化解矛盾纠纷、环境综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宣传乡风文明等各条战线上,为民帮困、助民立德,努力促进社会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新风尚。
“调解工作必须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法调解、以理服人。”该村“五老”人员刘庆朗说,自己很热爱这份“工作”,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目前,已系统地学习了《民法总则》《人民调解法》《合同法》《婚姻法》等法律知识,现在能够娴熟地运用法理和情理,解决矛盾纠纷。
自该村“五老调事”工作室成立以来,“五老人员”调解各类纠纷70余件,其中口头调解30余件,整理各类调解卷宗42卷,其中村委会、干部与群众间纠纷近10件,民事纠纷近15件,各类土地纠纷50余件,切实做到了矛盾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百姓事百样事。“五老调事”有章法,既把村里的事情解决好了,又把群众的情绪疏导好了,还把社会的新风尚立起来了,达到调纠纷、促融合、育新风的效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连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