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捆离田 秸秆“变废为宝”

发布日期:2023-06-12   阅读:1223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日,在界首市王集镇朱大村的农田里,小麦收割后,秸秆打捆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金黄色的秸秆被全部打捆成团,抓草机和运输车协同配合后,秸秆全部被清运出农田,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为进一步做好午季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今年,王集镇总共聚集秸秆打捆机40台,小麦收割后24小时之内就会有打捆机进行作业,48小时之内秸秆全部清运完毕。午收期间,王集镇在全镇范围内实施小麦秸秆机械打捆离田,进一步减少秸秆在田间、地头的堆积,有效避免了秸秆污染和焚烧的现象,为改善空气质量、优化生态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每台打捆机每天可以打捆秸秆500亩以上,3到4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全镇的小麦秸秆全部打捆离田,截至目前已经打捆秸秆12000余吨。”正在现场指挥作业的振华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鲍文介绍。


采访中记者看到,打捆后的秸秆,一部分销售给当地的养殖户,用于制作牛、羊等牲畜的饲料,一部分运往附近的发电厂,用于焚烧发电。农作物秸秆打捆离田,充分捡拾了抛撒散漏的农作物秸秆,不仅可以提高夏季农作物的出苗率,减少病虫害,还可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双赢。


“王集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共有耕地4.8万亩,每年秸秆禁烧压力很大。全镇12个村通过开展秸秆集中打捆离田工作,集中清理清运堆积秸秆,不仅让秸秆真正变废为宝,还能从源头上排除焚烧隐患,真正让全镇实现‘不点一把火、不冒一股烟、不污染一处沟河塘’的目标,为全面打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王集镇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