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顾集镇:“富民”产业园区 壮大村集体

发布日期:2023-06-06   阅读:1206次   来源:中安在线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在外打工离家远,不方便。现在好了,政府把富民产业园区建到了村里,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一个月发3000元以上的工资,能赚钱、顾家,心里也得劲。”在界首市顾集镇于庄村富民产业园区龙辉日用品公司车间里,脱贫群众李秀荣一边签订用工意向协议书,一边高兴地说。


  “我们入驻咱们村级富民产业园区,相比在大城市办厂,我们成本少多了,同时还能让村民就近就业,让企业不愁工人招聘。”界首市龙辉日用品公司负责人李济伟说道,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工人分为固定工和临时工两种,村民能够忙时务农、闲时务工。


  据了解,李济伟是于庄村一名普通农民,自己不断在外打拼和学习技能,同时自己又爱钻研,研究自动化衣架生产商设备,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自己积攒了一部分资金后利用自家院落成立了龙辉日用品有限公司。由于经营有方、讲诚信,该厂越做越大,正好于庄村建设了富民产业园区,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于是入驻该产业园区,带动更多群众家门口就业,产品市场拓展到上海、广东市场。


  在顾集镇李翠村一片整齐的现代化厂房格外醒目,这是李翠村招商引资的安徽益途鞋业,在加工厂内,数百台机器嗒嗒转动,打破了李翠村原有的宁静。几十名工人正熟练地裁料、刷胶、合缝……抓紧时间赶制一批鞋,供应市场。


  “不管在外面发展多好,总是没有归属感。看到家乡和外面的差距,心里有些失落,想为家乡尽点微薄之力。”2021年1月,原本在温州开鞋厂的李国雅,凭借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带着资金和技术,将鞋厂业务拓展到家乡顾集镇李翠村。


  40岁的李翠村村民董士伟,是鞋厂的第一批工人。凭借自身勤劳肯干的劲儿,他一做就是一年,每月收入五千元左右。“以前在外务工,照顾不到家里。现在家门口就有合适的工厂,待遇不错,还方便照顾娃娃,所以就选择回来。”董士伟说。


  1000万元投入资金、8200平方米厂房、2条生产线,仅半年时间,李国雅开办的安徽益途鞋业有限公司落址顾集镇李翠村富民产业园区,正式建成投产。现每月产量达15万双、产值500万元左右。以前,这里也和许多村一样,没有主导产业,绝大多数农民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村集体不但没有收入来源,各项事业还举步维艰。结合村情实际,李翠村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村集体的闲置用地上做起了文章,并大胆提出了“组织引领、发挥优势、富民强村”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强村富民的首要任务,把创办富民产业园区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载体和突破口。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基础,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顾集镇结合地方实际,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打造特色富民产业园区,描绘乡村振兴发展蓝图。


  “让村民们在家门口有业可就、有钱可挣,是富民产业园区建设的初衷之一。”于庄村村书记李付梅说,这里原是零散村落,存在闲置的用地,我们村整合出建设用地发展产业,村集体有了自己的发展固定资产基础,每年也有10多万元的租金收益。


  针对闲置、废弃的宅基地,顾集镇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利用新模式,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低效用地提升,腾退闲置、废弃宅基地,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其中腾退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将优先用于保障本地农民建房、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发展产业是出路,顾集镇通过产业发展和带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和强劲动力,聚焦产业提档升级,筑牢强村富民“生命线”,聚焦产业提档升级,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陈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