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舒庄镇大顾村,只见艳阳高照、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鲜亮吸睛的文化墙装点着美丽乡村的诗情画意,小广场、垂钓中心、休闲凉亭星罗棋布,彰显着脱贫村向乡村振兴全面冲刺的新态势。
“俺们村这几年变化大,就是不一样!”在村东头志愿服务广场,62岁的村民杨素珍一边散步一边说,“村里环境越来越漂亮,每天都有专人打扫。”
这边,该村党总支部书记顾学杰指着东侧的一个鱼塘说。“我们这个垂钓中心原来是个废旧沟通,后来村里的帮扶企业出资进行了开发,在里面放了上万元的鱼苗,现在,长势很旺,很多城里面的人都来我们这里钓鱼,促进了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长期以来,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摘帽”为双引擎,整合资金、项目,统筹帮扶企业、帮扶单位合力,不断构建大扶贫格局,修建了村文化广场、休闲中心,实现了道路户户通、水电全覆盖,还投放大量监控设备、路灯等群众迫切期盼的公共设施。同时,在持续开展日常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开发公益性岗位,引领贫困户投身村庄环境美化,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节节攀升。
“在公益性岗位,按月领工资,还能照顾孙子,给家里减少了不小负担,也让在外打工的儿子不用担心我生活没个指望了。”该村贫困户杨彩霞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该村的帮扶单位,界首市科技局不满足于大水漫灌地解决贫困户表象致贫问题,通过反复进村入户、调查研究,科技局发现大顾村具备较浓厚的发展特色种养殖传统,在这方面也有形成一定雏形的龙头企业,随后科技局就与前些年有意到大顾村发展的巨福家庭农场取得联系,帮助农场联系农户流转土地,大力发展林木套种经济作物。同时,扶大扶强,注入资金发展生猪养殖,帮助舒泉牧业公司迅速成长为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全市规模最大的养殖基地。目前,大顾村黄桃基地、苗木基地、山羊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等均已形成规模,产业的振兴促进了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入股分红获得收入,148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摘帽”。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该村立足不务虚功、绵绵用力,强化载体一是,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大顾好人”“孝心少年”“最美乡贤”等评选活动,用好人好事感染人、引领人、滋养人,让争当“大明星”成为文明新风尚。产业发展和移风易俗的双向发力,让大顾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姚易承)
“俺们村这几年变化大,就是不一样!”在村东头志愿服务广场,62岁的村民杨素珍一边散步一边说,“村里环境越来越漂亮,每天都有专人打扫。”
这边,该村党总支部书记顾学杰指着东侧的一个鱼塘说。“我们这个垂钓中心原来是个废旧沟通,后来村里的帮扶企业出资进行了开发,在里面放了上万元的鱼苗,现在,长势很旺,很多城里面的人都来我们这里钓鱼,促进了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长期以来,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摘帽”为双引擎,整合资金、项目,统筹帮扶企业、帮扶单位合力,不断构建大扶贫格局,修建了村文化广场、休闲中心,实现了道路户户通、水电全覆盖,还投放大量监控设备、路灯等群众迫切期盼的公共设施。同时,在持续开展日常保洁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开发公益性岗位,引领贫困户投身村庄环境美化,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节节攀升。
“在公益性岗位,按月领工资,还能照顾孙子,给家里减少了不小负担,也让在外打工的儿子不用担心我生活没个指望了。”该村贫困户杨彩霞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该村的帮扶单位,界首市科技局不满足于大水漫灌地解决贫困户表象致贫问题,通过反复进村入户、调查研究,科技局发现大顾村具备较浓厚的发展特色种养殖传统,在这方面也有形成一定雏形的龙头企业,随后科技局就与前些年有意到大顾村发展的巨福家庭农场取得联系,帮助农场联系农户流转土地,大力发展林木套种经济作物。同时,扶大扶强,注入资金发展生猪养殖,帮助舒泉牧业公司迅速成长为年出栏1万头生猪的全市规模最大的养殖基地。目前,大顾村黄桃基地、苗木基地、山羊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等均已形成规模,产业的振兴促进了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入股分红获得收入,148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摘帽”。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该村立足不务虚功、绵绵用力,强化载体一是,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大顾好人”“孝心少年”“最美乡贤”等评选活动,用好人好事感染人、引领人、滋养人,让争当“大明星”成为文明新风尚。产业发展和移风易俗的双向发力,让大顾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内外兼修、相得益彰。(姚易承)
- 上一篇:舒庄镇:残疾人办证一个都不能少
- 下一篇:李子刚到芦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