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桥镇:红高粱让生活更红火

发布日期:2022-08-25   阅读:805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处暑后的天气依然有那么一丝酷热,在戴桥镇柳丰家庭农场的高粱种植基地里,基地负责人柳西红小心翼翼地捧着即将成熟的高粱穗,就像捧着刚出生的婴儿,黝黑的脸庞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喜悦,高粱的清香带着明显的湿气随风飘来,沁人肺腑。


  “高粱是一种抗旱、耐涝的农作物,性喜温暖。在今年干旱的特殊天气情况下,长势很好。”柳西红说,“今年的收成一定好于往年。”


  自2015年以来,柳西红就开始在自己流转的土地上,引进酒用高粱种植,从最初的10亩20亩,逐渐发展到了现在的150亩。随着其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不但增加了粮食产量,他自己的收入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种植的高粱品种是兴湘粮2号,专门用于酿酒。”柳西红介绍,他们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生产出来的高粱全部按照合同,卖给相关企业,企业直接上门收购。


  “去年,高粱价格市场行情较好,单价达到了2.05元/斤,每亩净产量1050斤,每亩纯收入1600元左右。”谈起来他心爱的高粱事业,柳西红如数家珍,“今年我们与企业签订的收购合同最低价格1.6元/斤。当市场价格低于合同价格时,按最低价格收购,当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随行就市。预计今年种植高粱的收入要好于种植玉米的收入。”


  在经营好自家家庭农场的同时,柳西红还注重带领群众共同发展,采取家庭农场+农户的方式,带领附近村民一起发展高粱种植。


  “跟着柳西红干,省心!”该镇刘寨村村民李跃田今年种了17亩地的高粱,从播种、管理一直到收获,都交给了柳丰家庭农场。


  “今年我们带动周边村民发展高粱种植1035亩,采取供种、播种、杀虫、除草、收获、收购‘六统一’的方式,提供‘一条龙’服务,让群众既减轻了劳动量,又减少了农作物管理支出。”柳西红介绍,“高粱和玉米相比,要多打两到三遍防治高粱螟虫的药,但是化肥用量上比玉米要少,总体下来两者的管理费用相当。”


  “家庭农场打药用无人机,不用背着药桶,一趟趟的跑了,也不多花钱,省劲。”李跃田说。“今年的干旱造成了玉米有所减产,我很庆幸种上了高粱,不但不会减产,反而要比种玉米多收入不少。”


  落日的余晖洒在柳西红瘦弱的肩膀上,他穿行在高粱地里的身影渐渐变得高大起来。“种好粮,多收入,日子一定会像这高粱一样,越来越红火!”柳西红信心满满。(桑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