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庄镇: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02-14   阅读:795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日前,走进舒庄镇舒庄村食用菌大棚基地,空气中处处弥漫着菇香菌味,只见一排排菌包摆放整齐,五六名工人正在菌袋上忙着采摘平菇,如云般的平菇撑起了村民的“致富伞”。


  “我这原来以种植羊肚菌为主,春节前后上了一批平菇,目前,发好菌的有3棚,产量大概在12万斤左右,每个大棚利润在16000元左右。”该食用菌大棚基地负责人张金平介绍道,整个食用菌种植基地共流转土地61亩,总投资650万元,建设高标准大棚53座,拌料等生产场地3000㎡,种植品种有羊肚菌、平菇、羊肚菌、鸡腿菇等,年可生产蘑菇80万斤,实现年利润100万元以上。


  “我们从小规模的摸索种植起步,发展到现在工厂化生产,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也随之提升,效益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张金平高兴地说,整个春节期间,出售平菇的利润就已超过了10万元。


  近年来,舒庄镇把发展食用菌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集菌包生产、食用菌种植、采摘回收、冷藏储存、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食用菌种植已成为舒庄村的支柱产业。


  “我村通过谋划项目,积极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00万元,入股界首市菇之道菌业公司,共同建设舒庄村食用菌大棚基地,村集体每年可增加收入30万元以上。”舒庄村党总支书记高文好说。


  小小食用菌,乡村振兴大产业。食用菌种植不仅效益高,还能为周边劳力提供就业岗位。据张金平介绍,食用菌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从拌料、转运物料、装袋、栽种菌棒、采摘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就业问题。


  “在我这基地长期稳定务工的有12人,季节性用工在30人左右,都是周边村庄的弱劳力,每人每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上。”张金平说。


  舒庄村周庄村民杨秀英经村干部介绍在基地长期务工,平日里除了采收蘑菇,还能正常回家照顾残疾的丈夫,生活忙碌而充实,收入也十分可观。“俺在这干活儿,收入有保障,一个月能挣2000块钱,不仅活不累,还离家近,能照顾家里,感谢村里给俺介绍的好工作。”谈及食用菌基地给自家带来的实惠,杨秀英喜上眉梢。


  舒庄村食用菌大棚基地的发展只是该镇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该镇始终坚持产业强镇不动摇,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目标,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建成了大田村鱼菜共生、舒庄村食用菌、杨寨村蜜汁南瓜等8个果蔬菌种植基地,有效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镇持续加大‘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力度,发挥好特色产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企业、大户在产业发展中的资金、技术、销售等环节的扶持力度,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头雁’领航、村民跟进、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坚实基础。”该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赵达标说。(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