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庙镇:小小羊肚菌 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发布日期:2023-03-15   阅读:804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正值羊肚菌勃勃生长的时节,走进陶庙镇赵庄村羊肚菌种植示范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黑色的温室大棚映入眼帘。沉睡了整个冬季的羊肚菌,一簇簇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整个大棚,乳白色的菌柄撑起蜂窝状的菌盖,好似一把把棕色的“小伞”。忙碌的村民们穿梭其中,采摘、修剪、称重、装车……好一派丰收景象。


  羊肚菌冬种春收,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等特性,每年的11月初下种,到来年二到三月采收,周期五个月左右。今年二月底,陶庙镇赵庄村的羊肚菌正式开采。目前随着气温不断升高,高峰期每天采摘量超过3000斤,广泛销往上海、四川、合肥等地,鲜品市场售价在每斤80元左右,效益相当可观。


  据了解,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赵庄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产业,产业带富群众”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流转土地,大力发展羊肚菌等食用菌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让产业融合多点开花,群众共享发展之果。


  赵庄村起先在村党总支带领下,由大户进行土地流转,种植大棚马铃薯。为进一步提高土地附加值,2020年赵庄村以马铃薯为基础,利用农作物种植时间差异这一特点,采取“马铃薯+食用菌+蔬菜”的“三茬”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效益,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2021年初,趁着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的东风,陶庙镇在界首市委市政府支持下,积极与国网安徽电力公司对接,在赵庄村内菌菇基地园区开发“智慧共享平台系统”,将菌棒制作、菌液培养、种植、收获到农副产品加工和废水处理的全过程数据接入到系统内。开展智慧肥水一体化、电制冷保鲜仓储、农产品深加工、电气化烘干建设,积极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全产业链电气化示范点,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增产、增效、增益。


  近年来,随着羊肚菌、香菇等产业的发展,赵庄村实现了村民就近就业。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基地务工村民能完成菌菇栽种、日常管护和采摘收获工作,月平均工资三千左右,从家里到基地也不远,就近实现增收。目前赵庄村菌菇产业基地有200余位村民务工,其中在羊肚菌基地务工的村民有38位。


  羊肚菌等菌菇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奏响了赵庄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的“丰收曲”。2021年赵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98万元,2022年达到135万。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撑起了乡村振兴的“致富伞”,进一步助力赵庄村的乡村建设和村庄治理,目前村里部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乡村振兴也得到加速发展。如今,村民脸上都挂着幸福而满意的笑容。


  “今年我们通过调整销售模式,增加直播带货、线上销售等路径,扩大菌品销售方式,解决群众扩产的后顾之忧。”陶庙镇赵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子银说,“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健全羊肚菌、香菇等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让更多农户参与菌类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胥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