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庄镇:便民大礼堂 引领节俭新风尚

发布日期:2018-11-09   阅读:1802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一段时间以来,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在农村成了一种畸形的“时尚”。办酒席名目较多,包含婚丧嫁娶、生小孩、生日、升学、乔迁新居等。人情份子钱数额水涨船高,成为农民“难以言说的负担”。
  
  为改变这一陋习,2017年5月份,我市出台了《关于开展树新风、改陋习、促脱贫的意见》等规定,各镇、村积极响应,禁止随意办酒席,并设定随礼标准。广大公职人员带头示范,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但是,陋习已根深蒂固,个别村民家婚丧嫁娶依然大操大办,甚至互相攀比。
  
  “一些村民本来想降低婚丧嫁娶的操办标准,但在个别村民的影响下,不得不改变初衷,甚至借钱操办,以免丢了面子。”舒庄镇大鲁村村委会主任赵培全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大鲁村建起便民大礼堂,为村民操办婚丧嫁娶事宜提供场所。礼堂面积200多平方米,里面摆放8张大圆桌,并配备了炉台灶具、碗碟筷子。
  
  村民家中若有婚丧嫁娶,只需采购待客所需原材料,其他事务全部交给村红白理事会办理。
  
  村红白理事会针对不同的酒席,制定了符合当地习俗的接待流程,对酒席的数量、菜肴的数量、随礼的金额、参加酒席人员的范围等均有明确规定,例如,菜肴不超过10个,参加酒席人员一般为至亲,一切从简。
  
  酒席操办期间,司仪、大厨及相关服务人员,全部由村委会出资聘请,村民不需要出一分钱。
  
  “在便民大礼堂办婚丧嫁娶的酒席,风光体面,还能节省大笔开支,省时省力。”说起便民大礼堂,村民陈俊川算了一笔账,以结婚酒席为例,以前要办30桌左右,仅此一项支出达18000元。相关事宜交给便民大礼堂后,每桌酒席费用降了一半,而且控制在8桌以内,总支出仅2400元左右。其他人的人情负担,也减轻了。
  
  支出的降低,让便民大礼堂受到村民的青睐。村民现在有什么红白喜事都事前向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登记办事的日期。
  
  对那些“红白事”大操大办的村民,村委会及红白理事会人员将出面与他们谈心,或批评教育。
  
  “我镇婚丧嫁娶倡导节俭的氛围已形成,尤其是党员干部操办相关事宜时不讲排场、不燃放烟花爆竹。”大鲁村便民大礼堂的建设,给反对大操大办,倡导节俭养德,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注入一针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