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王集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河长管河、源头护河、多管齐下的原则,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改善河湖面貌,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辖区内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你看这条河,干净的很,一点异味都没有,岸边的草地、树木茂盛,早晨的时候空气特别好!我每天都和老伴儿在这里散步。”3月13日,正在王集镇淇孜沟岸边散步的村民杨丙朝说,自从几年前开始实行河长制以来,河里的水质越来越好,鱼也多了起来。
据了解,该镇严格执行市、镇、村三级河长负责制,明确党支部职责、党小组职责、党员职责等“三级职责”,构建“三级河长四级治理”责任体系,细化清单,明晰职能职责,全镇设置河长34名,明确巡河相关问题和责任,及时记录各级河长巡河情况,确保巡河信息能有效上传,相关问题得到及时处理。
“我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沿着河道跑步,既巡了河,也锻炼了身体,巡一次河大约需要半个小时,发现问题隐患就及时排除,切切实实守护好我们的百姓河。”李宾庄村党总支书记李从喜说,作为村级河长,他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巡好河、护好堤,带领大家保护好河生态。
为了保护辖区内河流,王集镇先后投入1450余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1座,累计疏浚中小沟6条,新建(重建)板梁桥17座,涵管桥6座,护坡210米,重点整治水域污染、入沟排污口、河道内垃圾治理等内容,同时全镇新建闸涵4个,进一步补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保障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同时,该镇运用“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与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态环保意识,并充分利用“四会一约”,通过乡风文明评议,建立“红黑榜”,“红榜”发布爱河护河先进事迹,“黑榜”及时通报破坏河流不文明行为,形成示范效应,让村民主动参与到护河行动中来,凝聚“爱河护河”群众力量。(赵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