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家庭——徐邦毅家庭:孝善传家家风正

发布日期:2022-08-16   阅读:2313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一、爱岗敬业,工作认真


       徐邦毅,1949年7月1日出生,今年74岁,是一位企业退休干部。1970年,徐邦毅通过招工到淮南工作,1987年7月调回原籍到界首企业工作。工作期间,他先后担任政工科长、团总支书记、工会主席等职,现任东城街道徐寨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并加入百年党史教育宣讲队伍。五十余年的工作生涯中,徐邦毅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作为座右铭,并把自己的廉洁、朴素的理念传承给子孙后代。


       二、团结友爱,相处融洽


       徐邦毅家庭共有13口人,徐邦毅和妻子育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与大儿媳都是界首市第七中学的老师,小儿子在工地上务工,小儿媳全职在家照顾两个孙子。现在,除了就读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的次孙徐盾外,徐邦毅与家人们每逢周六或周日都会聚在一起,大家在一起聊聊生活琐事,也会畅谈国家大事。徐邦毅经常说,全家人都应该弘扬正能量,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向上,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家庭教育上,徐邦毅经常和子女、孙子们说,无论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诚信待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徐邦毅的小家庭里发扬光大。


       三、孝善传家,家风淳朴


       徐邦毅经常教育子女不仅在政治上紧跟党走,还要搞好大家庭的团结,做到尊老爱幼。几年前,徐邦毅女儿的婆婆患上了心血管疾病,需要搭心脏支架。为了减轻婆婆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徐邦毅的女儿当即给婆婆拿了五万块钱,为其婆婆在界首市人民医院及时进行治疗。出院后,婆婆由于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还要每天进行康复治疗,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徐邦毅的女儿再次主动承担起照顾婆婆的责任,她像对待亲生母亲那样,为婆婆进行饮食安排和康复保健,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两年。


       在徐邦毅女儿的精心照料下,她婆婆的身体渐渐好转,心情也越来越好。康复期间,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她经常骑车拉着婆婆到森林公园、颍河岸边风景区等地散步,观赏风景。由于受到精心料理,现在,其婆婆已基本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徐邦毅女儿在邻居们口中树立了好口碑,大家都夸她是个好媳妇,就是亲闺女也不过如此。


       女儿的行动让老两口很欣慰,也给弟媳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徐邦毅的女儿之所以对婆婆如此孝顺,与徐邦毅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徐邦毅说,这种事情放在自己哪个孩子身上,谁也不会放手不管。在徐邦毅和老伴的心里,天下之大,以“孝”为大,他们在对孩子从小到大的教导中,将孝善的种子根植在了他们心中。


       女儿的懂事也深受徐邦毅的妻子田翠芝的影响。田翠芝是个已有56年党龄的老党员,她为人朴实,脸上常常挂着慈善的笑容。嫁到徐家后,田翠芝一直照顾着公婆。她经常对子女们说,陪伴老人就是孝敬尊重老人。她在照顾老人起居生活的同时,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散步,让老人不孤独,保持身心健康,心情愉快。田翠芝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着子女,让他们学会了“孝”的含义。


       作为母亲,她注重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让孩子们在思想上力求上进,在事业上努力拼搏,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热心助人、和睦邻里的人。


       徐邦毅一家人几十年如一日,夫妻恩爱,相濡以沫,孝敬老人,关心孩子,邻里和睦,热心助人。家庭成员在徐邦毅的带动和影响下,各尽其责,共同努力,精心经营着一个洋溢着温暖、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