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这十年 创新之城勇攀峰!

发布日期:2022-08-22   阅读:3759次   来源:阜阳日报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界首创新之城勇攀峰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党的十八大以来,界首市以全域创新理念为引领,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中心,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为主线,持续完善机制体制,以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治理创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攀升。


  站在时间的轴线上观察,这十年,界首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蓝图上挥毫泼墨,绘出一条条漂亮的上扬线。


  综合实力显著攀升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奔跑不辍。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界首市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逆境中顶住了压力、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


  城市经济体量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十年来,界首经济“吨位”不断变大--


  界首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0.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87.6亿元,增长3.85倍,年均增长16.1%;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32.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3.3亿元,增长6.22倍,年均增长2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2年的18680元、7344元增长到2021年的39169元、17315元,分别增长2.1倍和2.4倍……


  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映照出十年来界首市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的强劲发展态势。


  界首之强在于工业。十年来,界首市始终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七成以上,工业发展整体呈现阜阳首位、皖北领先、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连续五年跻身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市),连续四年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县(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2%以上,打响了循环经济全国品牌、工业经济安徽品牌。


  工业之强在于特色产业。十年来,界首市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统领,坚持“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因势利导壮大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了铅酸电池再制造、再生铝、再生塑料循环利用三大板块,再生资源产值占该市工业产值70%以上,打造了再生资源发展的全国品牌。


  发展快一步,目标近一步。综合实力大幅攀升的界首,正努力在皖北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极不平凡”的成就不仅是数字的“量变”,更深蕴着充满智慧的“界首手笔”积累出的“质变”。


  十年来,界首市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以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提升治理水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6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8家,企业与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500余项,累计建设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成功创建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17个国家级品牌。眼下,正举全域之力创建国家高新区,有望今年下半年获批,届时将成为周边近80个县市区、近6000万人口范围内唯一一个国家级高新区。


  十年来,界首教育和卫生事业显著提升。仅2016年以来,就新建、改扩建学校46所,内涵提升22所;目前,每千人床位数增加到6.16张,域内就诊率达90.17%,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获批全省体医融合深化试点市。连续5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5%以上,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2%以内,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7812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


  十年来,脱贫共富之声如黄钟大吕,回荡在界首大地,以“大手笔”引领万千界首儿女追光奋斗、一往无前、创新创业。界首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5651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57元,4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7万户6.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始终位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好”的等次。新时代的界首人正在全面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开拓奋进。


  十年来,界首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由71万平方米增加到1160万平方米,公园游园数量由2个增加到2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不到5平方米/人增加到13平方米/人,绿道长度由3.5公里增加到近90公里,绿化建设投资由1.8亿元增加到16亿元,主城区道路改造实现全覆盖,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市”称号。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十年来,界首市经济发展方式在转变、经济结构在优化、新旧动能在加快转换、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无论是量的增长,还是质的提升,都离不开改革红利的充分释放。


  十年来,界首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魄力,纵深推动各领域改革,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瓶颈、破除发展障碍,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及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住宅盘活利用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在全省率先探索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证到手、六证齐发”“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市场准入“不见面审批”。商事制度改革连续四年获省政府表彰。持续推进高新区法定机构改革,阜阳市首宗标准地在界首挂牌出让。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全面评价连续4年居全省前5位。


  十年来,界首市把治理创新作为驱动县域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创新融入城市建设、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打出了“养城无界、创新为首”的金字招牌,提升了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以自治赢得群众支持,“党带群建,十户联治”列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项目。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搭建“民情110”社区智慧平台,有效解决“一老一小”服务、“一城一区”改造、“一房一车”管理等城市治理难题。坚持靠法治提升治理效能,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发展壮大江淮义警、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治建设志愿者队伍,群众法治意识明显提升。坚持用德治涵养淳朴民风,发挥“四会一约”作用,开展“孝善之星”、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过往十年,皆为序章。在新发展格局之下,界首正发挥自身优势,抢抓中原城市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多重利好叠加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在皖北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目标,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奋力攀登一座又一座高峰,奋力谱写现代化实力界首品质界首幸福界首建设新篇章。



  界首十年 跨越发展


  综合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0.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87.6亿元,年均增长16.1%,增幅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一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32.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03.3亿元,年均增长22.5%


  工业强市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2%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七成以上


  ◎连续五年跻身安徽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市)


  ◎连续四年入围安徽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县(市)


  创新活力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6件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28家


  ◎建设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4家


  ◎创建国家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界首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等17个国家级品牌


  城市绿化


  ◎建成区绿地面积由71万平方米增加到1160万平方米


  ◎公园游园数量由2个增加到25个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不到5平方米/人增加到13平方米/人


  ◎绿道长度由3.5公里增加到近90公里


  ◎绿化建设投资由1.8亿元增加到16亿元


  ◎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市


  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680元增加到2021年的39169元,增长2.1倍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7344元增加到2021年的17315元,增长2.4倍(记者:徐风光 张清林 芮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