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界首市积极探索好人“推报评选、宣传礼遇、示范带动”工作举措,逐步形成了“评好人、赞好人、帮好人、用好人、做好人”的工作机制,着力做好好人评选的下半篇文章,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做实激励回馈、组织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注重发挥好人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好人知名度,增强先进典型影响带动能力,加快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社会氛围。
7月1日,界首市为苏奎(左)颁发“界首好人”特别奖
规范推评程序,让好人立得住。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身边好人评树、讲好界首故事的通知》《界首市好人推报及奖励办法》等文件,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做到了“应推尽推、能评尽评、好人心暖、群众信服”。自2012年启动此项工作以来,已累计评出界首市“好人好事”典型603件,“界首好人”特别奖6人,阜阳好人138人(组),安徽好人24组25人,中国好人19组20人,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获评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5人获评阜阳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64人获评界首市道德模范及提名奖。
《最界首》杂志好人事迹专刊
创新宣传方式,让好人叫得响。界首市建设了皖北首家镇级好人馆和民间好人馆,累计接待9万人次参观考察。全市15个乡镇街道建设了好人街,设立134处村级好人榜,定期更新宣传内容,展示各级好人及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在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火车站、城区主干道及部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制作好人事迹展板(公益广告)。以马林英、文娟、李子发、柳西周等好人为原型,拍摄《沙河水暖》《警嫂文娟》《李子发》等微电影,编排了戏曲《李子方》、《扫帚书记》,创作小说《柳西周》,艺术化宣传身边好人事迹。开设《小城大爱》广播栏目、“道德星光”公众号专栏,将好人事迹传送到千家万户,目前各制作8期。成立好人模范先进事迹宣讲团在全市巡回宣讲,再现柳西周等道德典型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不平凡的人生。利用“界首发布”、“文明界首”微信微博、网上好人馆等发布好人事迹300余篇。在《最界首》杂志出版好人事迹专刊1期。
界首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刘永春(中)慰问困难好人王素真(右)
制定礼遇制度,让好人得实惠。多部门联合出台《界首市道德信贷工作实施方案》,为有贷款需求的好人优先进行贷款,目前已落实“道德信贷”855万元。出台《界首市道德模范教育管理办法(试行)》,从命名表彰、日常管理、帮扶慰问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引导好人模范珍惜荣誉,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连续10年坚持对好人及道德模范进行慰问走访,累计走访慰问各类好人模范约1050人次,发放慰问资金约50万元,其中慰问困难好人模范160人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将符合参政议政条件的好人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计49人次。
阜阳好人代表集体商议好人微讲堂事宜
办好主题活动,让好人不停步。成立好人模范宣讲团,开展好人模范进校园、卫健好人下基层等活动,邀请中国好人牛世端等数十名好人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故事,带动群众学做好事、争当好人,累计有400余人次好人参与宣讲,受众达6万余人次。鼓励志愿服务,各级各类好人模范立足实际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中国好人薄玉侠、王光晋等牵头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义务开展调解纠纷、扶贫济困活动,阜阳好人于修波、代建礼坚持开展义务宣讲活动,阜阳好人赵春红、于香丽、高斌等立足本职工作为群众开展义诊、义演、义务教学等微讲堂活动,好人品牌越擦越亮,好人成色越来越足。
百花齐放春满园,层出不穷的好人模范“化作春泥更护花”,实现了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培厚了我市的道德底蕴:半年时间里,我市连续涌现出3位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陌生危重病患的好人,其中最小的捐献者仅有19岁,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众木成林,正是一大批身边好人的现身说法示范带动,掀起了广大市民对标典型、向上向善的热潮,涵养了全市良好乡风、淳朴民风,为打造好人之城提供了不竭动力。(李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