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泉阳镇老董寨村后申庄一个农家小院,眼前的一幕让你绝对不会和一个残疾人家庭联想到一起。小院收拾的干净利索,客厅、卧室、厨房,每间屋子都是干干净净。
今年43岁的董春华,因儿时的一场大病造成左腿残疾,行走要借助一条凳子,行动极为不便,重体力活更是没法干,家里的开支全靠丈夫在当地打零工维持。村里根据她的情况,帮助她家申请了四口人的低保,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女儿在校读书,也享受了教育资助,减轻了她家的经济负担。
董春华通过小额扶贫贷款支持,贷了3万元,入股本村的服装厂,入股分红和在服装厂打工使她家有了稳定的收入,2017年顺利脱贫。
董春华说,“我的腿虽然残疾了,但精神上不能残疾,自己能做的事还是自己做,不能啥事都靠政府,人生的道路还很长,我要千方百计把日子过好”。性格开朗而倔强的她,在过去的两年里用艰苦卓绝的意志、不怕吃苦的精神,自力更生,辛勤劳动,走出了困境,成为脱贫致富的典范。(白永明)
今年43岁的董春华,因儿时的一场大病造成左腿残疾,行走要借助一条凳子,行动极为不便,重体力活更是没法干,家里的开支全靠丈夫在当地打零工维持。村里根据她的情况,帮助她家申请了四口人的低保,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女儿在校读书,也享受了教育资助,减轻了她家的经济负担。
董春华通过小额扶贫贷款支持,贷了3万元,入股本村的服装厂,入股分红和在服装厂打工使她家有了稳定的收入,2017年顺利脱贫。
董春华说,“我的腿虽然残疾了,但精神上不能残疾,自己能做的事还是自己做,不能啥事都靠政府,人生的道路还很长,我要千方百计把日子过好”。性格开朗而倔强的她,在过去的两年里用艰苦卓绝的意志、不怕吃苦的精神,自力更生,辛勤劳动,走出了困境,成为脱贫致富的典范。(白永明)
- 上一篇:界首:扶贫“农民夜校”办成民心工程
- 下一篇:舒庄:产业扶贫基地让土地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