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大黄镇:41名扶贫干部住农家

发布日期:2016-08-05   阅读:2405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老王来了,腿上被蚊子叮的包下去没?”7月4日,看到镇社保所的王贺豹来了,界首市大黄镇于庄村的王超群赶紧从灶台前走出来,一把握住了王贺豹的手。
      实际上,在大黄镇,镇干部住到了贫困户家中,和贫困户处出了感情,帮助贫困人口脱困成了镇干部的“自家事”。

社保所长住到了俺家里

     老伴年迈体弱,年届73岁的王超群左腿因骨折安上了钢板,走路不便,也不能再干重体力活。老两口靠一亩多地的薄田和几只羊维持生计。
      在大黄镇出台干部扶贫驻户制度后,包村干部王贺豹就住到了王超群家中。“以前,只知道超群家里不太富裕,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困难。”在和王超群同吃同住一次后,王贺豹思忖:家里缺乏主要劳力和经济来源的王超群想脱贫确实需要想想办法。
      王超群倒是有手搭灶台的技艺,王贺豹就多方联系帮着介绍活计;王超群老伴会养羊,王贺豹就上报到镇里,争取养殖产业扶贫政策;同时,王贺豹还整理好资料,协助王超群申请残疾证……
     “要不是同吃同住了几天,很多细节性的事情,还真不清楚。”王贺豹说,6月底首次住进贫困户家里很不适应:没有地方洗澡、蚊蝇乱飞……后来,看到能切实了解情况,王贺豹慢慢也接受了这种形式,目前已住了三个晚上。
      “老王住俺家可遭罪了,环境差不说,腿上还被蚊子叮了几个大包。”从最初称呼“王所长”到改成“老王”,贫困户和村干部的关系近了不少。

镇党委副书记带着肉来了

     镇里下了严格的命令,驻村的干部都得自带被褥、牙刷和口粮,不给贫困户增加负担。
     大黄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张剑男的另一个身份是大黄镇筛子李村的驻户扶贫工作队成员,当他带着40块钱的肉和一把豆角来到贫困户孙徳工家中时,老孙愣了:以前,想都不敢想,镇领导会带着肉和菜,住到家里来。
“老孙,今天咱们吃凉面条。”听到张剑男这么说,受宠若惊的老孙赶紧到集市上,买了两个素菜,“就是亲戚带着肉和菜来了,咱也得兑俩菜不是”。
      看着老孙拎着菜回来,张剑男婉拒了老孙的邀请,留下带来的肉和菜离开。“驻户扶贫是为了谋划脱贫,不能给贫困户增加负担。”张剑男说。

41名镇干部全部驻户

       实际上,在大黄镇推行的驻户扶贫制度中,包括镇党委书记、镇长在内的镇干部都分别住进了贫困户家中,体验了贫困户的不易,了解了致贫原因,并与他们一起谋划脱贫思路。
      “从6月25日开始,该镇首批41名镇干部全部住到了几十户贫困户家中。”大黄镇党委书记张阳介绍,起初,有8名干部没有住到贫困户家中,还被点名通报批评。
      经过十几天的时间,镇干部走访了308户贫困户,摸排梳理出了383条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镇里还列出了问题清单,制作出交办单,要求必须在五个工作日内处理反馈完毕。张阳说,根据规定,不能限期办结摸排问题的也将被严厉查处。
      据了解,为了推进扶贫工作,2014年,我市在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组建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队由包村帮扶单位派驻的干部、联系贫困村的乡镇(街道)干部以及所在村的大学生村官和有关人员组成。”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驻村扶贫工作队宣讲了政策,整合了资源,推进了扶贫工作。
      “大黄镇这种驻户工作方法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有益补充,深化了组织扶贫,拉近了干群距离,摸清了致贫原因,谋划了脱贫思路,也锤炼了干部作风,值得肯定。”界首市扶贫办主任李春泉对这种方式赞誉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