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集镇刘湖村有种植红薯的传统,红薯粉、粉皮一直是当地的特色作物,这里的土壤同样非常适合种植红薯,种出的红薯不仅易于保存,而且外观漂亮、口感更佳。
现在该村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式收购,建立起集种植、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以工业化红薯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助推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顾集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着力打造千亩红薯基地,引进红薯企业公司,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把红薯品牌打响叫亮,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朝阳支柱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这家公司是当地人创办的,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附近流转了300余亩的土地,并与刘湖村集体经济服务公司合作,发展订单式农业,鼓励群众种植红薯,不仅群众有了收入,村集体也有了收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成效显著。
“不仅可以流转土地得到租金,还能在公司里打工挣钱,光务工收入一年就能达4000元呢,脱贫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在公司里工作的贫困户说道。
公司对种植红薯的群众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向群众提供优质薯苗,提高了红薯产量和品质。公司还根据需要,请专家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一线解决农民种植及加工上的技术难题,贫困户、村集体、公司都得到了实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扶贫产业链。
“我们不仅仅是看到了经济效益,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以红薯为契机,打造产业帮扶新模式,农业经营新平台,积极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和产业帮扶。”该公司联系人褚凤红说道。
为了摘掉贫困帽子和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该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红薯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将红薯种植农民增收致富的脱贫产业来抓,依托企业带动更多村民和贫困户增收致富。
“我们镇种植的红薯口感好,出粉率高,营养丰富,品质上乘。目前,全镇已发展红薯种植、加工龙头企业1家,种植面积近1200余亩,企业扶持带动100户贫困户种植和深加工销售,年底可以全部脱贫。”该镇党委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该镇今年发展红薯种植1200多亩,据初步估算,亩产将达到8000斤以上,按协议价格回收,每亩可实现收入3700元,纳入千亩红薯基地的贫困户基本都可以实现脱贫。通过示范带动,力争2019年达到3000亩,2020年达到6000亩,让红薯产业真正成为全镇的主导脱贫产业,成为父老乡亲发家致富产业。(赵艳兵)
现在该村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式收购,建立起集种植、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以工业化红薯加工推动农业产业化,助推精准扶贫。
今年以来,顾集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着力打造千亩红薯基地,引进红薯企业公司,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把红薯品牌打响叫亮,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朝阳支柱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这家公司是当地人创办的,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附近流转了300余亩的土地,并与刘湖村集体经济服务公司合作,发展订单式农业,鼓励群众种植红薯,不仅群众有了收入,村集体也有了收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成效显著。
“不仅可以流转土地得到租金,还能在公司里打工挣钱,光务工收入一年就能达4000元呢,脱贫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在公司里工作的贫困户说道。
公司对种植红薯的群众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向群众提供优质薯苗,提高了红薯产量和品质。公司还根据需要,请专家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一线解决农民种植及加工上的技术难题,贫困户、村集体、公司都得到了实惠,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扶贫产业链。
“我们不仅仅是看到了经济效益,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以红薯为契机,打造产业帮扶新模式,农业经营新平台,积极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和产业帮扶。”该公司联系人褚凤红说道。
为了摘掉贫困帽子和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该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红薯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将红薯种植农民增收致富的脱贫产业来抓,依托企业带动更多村民和贫困户增收致富。
“我们镇种植的红薯口感好,出粉率高,营养丰富,品质上乘。目前,全镇已发展红薯种植、加工龙头企业1家,种植面积近1200余亩,企业扶持带动100户贫困户种植和深加工销售,年底可以全部脱贫。”该镇党委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该镇今年发展红薯种植1200多亩,据初步估算,亩产将达到8000斤以上,按协议价格回收,每亩可实现收入3700元,纳入千亩红薯基地的贫困户基本都可以实现脱贫。通过示范带动,力争2019年达到3000亩,2020年达到6000亩,让红薯产业真正成为全镇的主导脱贫产业,成为父老乡亲发家致富产业。(赵艳兵)
- 上一篇:邴集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
- 下一篇:舒庄:争当"巧媳妇"撑起脱贫"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