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界首市各乡镇抓住当前秸秆禁烧的关键时期,利用村民在家最多的时机,将“农民夜校”办到田间地头,让秸秆禁烧指挥部摇身一变,成为流动式“农民夜校”,帮助农民群众了解惠民政策,增加扶贫政策知晓率,梳理解决农民关心、关注的问题。
6月6日晚,任寨乡任寨村第八期“农民夜校”在任寨村李庄秸秆禁烧指挥部开课。桌椅刚摆放好,村民郑秀云就拉着包点干部问自己老房拆迁款的事。
“老人家,你现在在儿子家住,你老宅的房子存在安全隐患,政府补助你2000元是作为闲置房屋的拆迁费用,而张文清家和您情况不一样,属于现居住房屋拆迁,所以政府给予了10000元的拆迁补偿。你们两家的情况不一样,按照政策补助标准也不一样。”包点干部耐心给老人解释道。
"今天我将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来与大家共同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任寨乡副乡长朱永海用生动、直观、接地气的语言向参加农民夜校活动的群众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午收秸秆禁烧期间,任寨乡组织干部在茶余饭后开展农民夜校政策宣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自“农民夜校”开设以来,任寨乡以不同形式举办“农民夜校”69期,宣传政策,解疑答惑,深受农民的好评。通过“农民夜校”,农民们说出了心声,干部们讲出了风采,如今,“农民夜校”在任寨已成为农民说话的课堂、干部宣讲的阵地和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
6月7日上午,靳寨乡聂马村在种子聂村开办农民夜校,驻村联络员、宣讲员李帅正在滔滔不绝讲解扶贫政策。
“没想到这把年纪了重新当了回学生,参加这样的学习班,让我回到以前上扫盲夜校的时候。”贫困户聂学喜说,通过开办“农民夜校”,贫困户掌握了专业技术,提高了文化素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拓宽了就业渠道,激发了贫困家庭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激情。贫困户纷纷表示,今后要自力更生,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大黄镇为确保“农民夜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方式上求“新”、工作上求“实”、效果上求“好”,推行“固定课堂+流动讲习所”模式,将“农民夜校”办成接地气、聚人气、强底气的民心工程。该镇组织各站所负责人、卫生院等人员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进行细致讲解,同时加大非贫困户“1579”医疗新政策的宣传力度;采用菜单式授课,邀请致富能手为村民讲解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及先进经验,接地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让农民群众掌握了实用技术和惠民政策。(陈长海 王奇 殷芳 刘庆珍)
6月6日晚,任寨乡任寨村第八期“农民夜校”在任寨村李庄秸秆禁烧指挥部开课。桌椅刚摆放好,村民郑秀云就拉着包点干部问自己老房拆迁款的事。
“老人家,你现在在儿子家住,你老宅的房子存在安全隐患,政府补助你2000元是作为闲置房屋的拆迁费用,而张文清家和您情况不一样,属于现居住房屋拆迁,所以政府给予了10000元的拆迁补偿。你们两家的情况不一样,按照政策补助标准也不一样。”包点干部耐心给老人解释道。
"今天我将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来与大家共同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任寨乡副乡长朱永海用生动、直观、接地气的语言向参加农民夜校活动的群众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午收秸秆禁烧期间,任寨乡组织干部在茶余饭后开展农民夜校政策宣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自“农民夜校”开设以来,任寨乡以不同形式举办“农民夜校”69期,宣传政策,解疑答惑,深受农民的好评。通过“农民夜校”,农民们说出了心声,干部们讲出了风采,如今,“农民夜校”在任寨已成为农民说话的课堂、干部宣讲的阵地和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
6月7日上午,靳寨乡聂马村在种子聂村开办农民夜校,驻村联络员、宣讲员李帅正在滔滔不绝讲解扶贫政策。
“没想到这把年纪了重新当了回学生,参加这样的学习班,让我回到以前上扫盲夜校的时候。”贫困户聂学喜说,通过开办“农民夜校”,贫困户掌握了专业技术,提高了文化素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拓宽了就业渠道,激发了贫困家庭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激情。贫困户纷纷表示,今后要自力更生,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大黄镇为确保“农民夜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方式上求“新”、工作上求“实”、效果上求“好”,推行“固定课堂+流动讲习所”模式,将“农民夜校”办成接地气、聚人气、强底气的民心工程。该镇组织各站所负责人、卫生院等人员对脱贫攻坚相关政策进行细致讲解,同时加大非贫困户“1579”医疗新政策的宣传力度;采用菜单式授课,邀请致富能手为村民讲解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及先进经验,接地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让农民群众掌握了实用技术和惠民政策。(陈长海 王奇 殷芳 刘庆珍)
- 上一篇:全市脱贫攻坚“夏季攻势”推进会召开
- 下一篇:董春华:“身残志坚”铸就脱贫致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