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农民夜校”带来宣传新气象

发布日期:2018-05-25   阅读:3290次   来源:凤凰网安徽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1.jpg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界首市创新形式,围绕脱贫攻坚,在全市各村开设“农民夜校”,注重在宣讲形式和增强效果上下功夫,提升了群众对党的政策知晓率和精气神,拉近了干群关系,凝聚了工作合力,激发了工作新动能。

  建设流动学习阵地。以村为单位,各村开设“农民夜校”,依托村民小组开展活动。“农民夜校” 每周开展1-2场活动,每次选择在不同的贫困家庭开办,参与学员以举办家庭周边的贫困户和群众为主。自今年4月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夜校1420余场次,受众26000余人次。“农民夜校”把党的政策讲到了家家户户,把党的声音送到了群众心里。

  建立稳定授课队伍。各村扶贫驻村工作队负责组织开课,讲课人员以镇村干部、民政、卫生、教育、林业、农技等镇直单位人员为主,各乡镇结合实际邀请脱贫优秀典型、致富能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进行授课。田营镇脱贫致富带头人高利萍被界首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评价为脱贫攻坚中“巾帼不让须眉”的杰出代表,其本人并被多个乡镇邀请去传经送宝。

  坚持“六讲授六学习”。“农民夜校”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的要求,在授课中固本培元,坚持做到“六讲授六学习”:讲授十九大精神,学习感恩奋进;讲授惠民政策,学习精准施策;讲授脱贫技能,学习致富本领;讲授卫生知识,学习健康生活;讲授勤俭节约,学习算账理财;讲授移风易俗、学习时代新风。东城街道将脱贫故事编成渔鼓曲目,进行艺术化宣讲;西城街道播放宣传片,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演示;芦村镇安排课堂互动交流、有奖问答等环节,增强学习效果。

  夯实工作要素保障。强化作风建设,践行“一线工作法”,市直各单位支部大会、组织生活会等在所包村举行,单位党小组会议开在贫困户家中;“农民夜校”活动中,让群众推选移风易俗好家庭、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议好婆婆好媳妇、清洁家园带头人,批评村内懒汉、脏户和不孝敬子女等。市委将各村“农民夜校”开办情况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和乡风文明建设考核;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室将其纳入日常巡查监察范围,对违规违纪行为和工作散漫拖沓行为进行执纪问效,确保了“农民夜校”常态化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