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身边好人率先示范 善行义举蔚然成风

发布日期:2018-07-11   阅读:2190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年来,界首市各级好人、道德模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投身奉献社会的热潮,在全社会形成了学好人、做好事的浓厚社会氛围。
  
  义务巡逻、调解纠纷,热心大妈成为群众贴心人
  
  在界首市东城街道,总能看到一支带着红袖章的义务巡防队伍,她们就是“中国好人”薄玉侠带领的雷锋大妈团。薄玉侠于2006年组织成立老年义务联防队,十余年来,她和队员们调解民间矛盾纠纷共600余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6名,逃犯2名,参与安保活动150余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雷锋大妈团”。她们身兼数职,如义务清扫员、义务调解员、治安巡逻员、普法宣传员等等,成为了社区开展工作的有力帮手。
  
  党员示范引领,爱心在热血中涌动
  
  “每年两次义务献血是我的生活习惯,今天,社区组织大家义务献血,作为一名党员以无偿献血的方式来迎接党的生日,是我履行着一个党员的光荣义务,也希望自己能以党员的身份,带动其他的人,一起加入到帮助他人的行列中。”“阜阳好人”邹敏不久前又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
  
  邹敏在丈夫王鹏的鼓励下,于2003年开始参加献血活动,其本人献血量累计达8400毫升。夫妇义务献血十五年的先进事迹已经成了街道社区的佳话,也带动了不少爱心人士加入献血队伍。
  
  返乡创业企业家,守诺报恩彰显社会责任
  
  “中国好人”王光晋在外创业成功后,为了信守诺言,他回到家乡创办企业,报答曾经资助自己上大学的王辉大哥,并把这份感恩之心带给社会更多的人。王光晋加入了当地的常青树志愿服务团队,跟随团队走进敬老院慰问困难老人,参与植树种绿美化家园活动,并响应爱心募捐号召,资助贫困儿童。
  
  调解专家,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今年81岁的余东波是西城街道信义社区的一名义务调解员,从事义务调解已有28年。他不要报酬,耐心劝导,让一些民间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让群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让周围每一位居民心里都撒满文明、快乐的阳光。他认真记录纠纷调解过程,卷宗累计312卷,多达20余万字。20多年来,余东波口头调解的民间矛盾纠纷多达300余起,书面调解160余起,为社区的平安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因其社会工作效果突出,余东波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和“安徽好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界首,还有很多身边好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弘扬好人文化,继续谱写小城大爱的篇章。(任云峰 任贝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