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成为贫困户的“护身符”

发布日期:2018-10-26   阅读:974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过去小病忍,大病扛,到如今“有病敢于治,治病不花钱”。自实施健康扶贫以来,随着医保的完善,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的双重保障,解了很多人燃眉之急。

  郭继喜老人是西城街道小郭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年前,老伴陶玉兰被诊断为胃癌,然而祸不单行,时隔两年,郭继喜又被查出患有膀胱癌,夫妻双方患上癌症,让这个原本生活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351”“180”“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些健康脱贫政策让整个家庭解除了经济困境。

  根据健康脱贫政策相关规定,贫困群众患大病后,通过“351”政策贫困户在县、市、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不超过3000、5000、10000,剩余合规费用实行政府兜底保障。这项政策的落实,让郭继喜一家看到了希望。

  “在2017年,我多次住院治疗,总治疗费用花了30488元,农合报补了27795元,民政救助了3109元,大病救助补偿了190元,我个人才自付了2015元。我家还享受了大病救助、医疗保险、产业托管入股分红,村集体收益,小额扶贫贷款等精准扶贫政策,如果没有精准扶贫政策,我们的生活实在不敢想象,仅仅住院费用,就可以把我老两口压垮。是扶贫政策给了我们新生。”郭继喜手拿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结算单,逢人便夸。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时代早已结束,我们不仅要让群众看得起病,还要夯实基层卫生院基础让群众看的上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看的好病,加强健康教育让群众少得病。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本任务是减少发病,通过精准防控,实现以最少的卫生投入,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让群众少生病,少生大病。” 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据悉,2016年以来,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少生疾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为工作目标,坚持祛病和脱贫相结合,针对大病患者根据病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做到应治必治。对因病致贫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针对性的开展高危人群筛查,加强病情管理。为每个贫困人口建立了一份健康档案,确定了一名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开展政策宣传、健康访视、健康体检,对慢性病进行健康指导,确保国家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让健康扶贫成为贫困户的“护身符”。(吴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