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庄:机械化种植让群众乐开花

发布日期:2018-10-25   阅读:950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眼下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走进舒庄镇大田村500亩花生种植基地,远远地看到两辆花生摘果机正在田间工作,不停地发出机器轰鸣声,摘果机周边各有十几个工人正手持铁叉,忙碌地把晾晒干的带着花生果的花生放进机器的进口处,摘果机的另一端的出口处,白色的花生果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很快把一辆三轮车堆满。

  “一辆花生摘果机一天能摘40多亩地的花生,比用人力快捷多了,要是以前找人摘不但花费高,还耽搁时间,没有二十天摘不完。”花生种植基地主人张俊良指着摘果机说道。

  张俊良是舒庄镇赵营村人,是当地的种植大户,2016年开始在大田村流转土地500多亩种植良种小麦和花生,因为流转土地面积大,张俊良积极采取以机械化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进行种植。

  机械化种植让张俊良尝到了甜头。“我播种有播种机,收割有收割机,收割花生还有起果机,平时施肥打药也用无人机。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机械化种植节水、节肥、节种、增产、省工效果非常显著,亩均种植成本能减少100多块钱,综合效益增加了150元,一年利润多出了20万元。”

  通过机械化种植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和增收,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助力乡村振兴。

  张俊良在搞机械化种植的同时,平时田间管理和收割也少不了用人工,他积极吸纳周边贫困劳动力和留守妇女、老人到基地务工,帮助他们就业增收,稳定脱贫。目前,这片花生种植基地已为5名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其中贫困户3人。“除了花生、小麦收获的时候,要临时多找一些人,平时就5个人负责管理这片种植基地,其中4人是妇女、老人。”说起用工,张俊良介绍道。

  “俺在这就业,一年能干个80来天,一天工资50元,年收入在4000多元,不仅家门口干活方便不累人,还不耽误照顾家人,实在是太好了!”贫困户李珍开心道。(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