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开展,界首市在行政化推动、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项目化提升“四化”联动的基础上,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农村地区部分镇村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旨在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召开培训会、广播宣传、打造知识宣传墙、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引导居民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试点村集中建设沤肥点,统一设置垃圾分类处理点,统一发放垃圾分类收集桶,收集桶分为“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两类,由居民进行垃圾初分。
定人收集、定时清运。保洁员每日定时定点上门收集住户垃圾,集中收运至村垃圾收集点或处理中心,进行二次分类。可堆肥的投入沤肥池沤肥或机械制肥点制肥,“可卖的”投入临时存放间或可回收垃圾桶贮存或变卖,既“不可烂”也“不可卖”的垃圾投放到收集点标准垃圾桶内,集中运送至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填埋或焚烧。
“干的和干的放在一起,湿的和湿的放在一起。”光武镇黄寨村村民王素真这样解释自己了解的垃圾分类。一般来说,干垃圾指废纸、废塑料等可回收垃圾,湿垃圾指厨余垃圾等不可回收垃圾。
下一步,界首市将总结试点村经验,逐步推广,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