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芦村镇高任村千亩核桃园内,人头攒动,说笑声、赞叹声、羡慕声此起彼伏,100多位乡邻忙着给“种地大户”任礼建采收白术药材,为寒冷的冬天注入欢快的丰收景象。
30多岁的任礼建前几年在北京艰苦创业,在掘得“第一桶金”原始积累后,并没有想着躺在创业成功的“功劳簿”上安逸享乐;而是想到家乡还有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仍在传统耕作“土里刨食”没有摆脱贫困走上“小康路”。2015年,他听从老党员、村支书任开山的劝说,毅然投资近1000万元,承包了村中1080亩的低产田改植薄皮核桃苗。
在核桃苗生长期未挂果间隙期,任礼建依托中药材市场需要,栽种了大青根、丹参、白术、延秋辣椒等“短、平、快”腾茬轮茬见效明显的中药材,带动周边群众“见学”致富。
正在田间帮助采挖白术的村民任开志,抓起一把如鹅蛋般大的白术说:“今年,亳州药材商到地头就开价4块多钱,看这地里的收成3000多斤没有问题,每亩地就是10000多元,再加上30多斤白术种籽收成,这几百亩的白术收成可不是个小数字呢。”
据该镇农技人员申云峰介绍,任礼建千亩核桃园内“药”飘香,采药时每天定期出工的有100多人,每人每天40多元的固定收入;从春到冬,一年四季核桃园内不断工,种药、拔草、松土、采药,每个务工人员每年都在6000-10000元的收入,“副业”也变成“主业”了。(李建华)
30多岁的任礼建前几年在北京艰苦创业,在掘得“第一桶金”原始积累后,并没有想着躺在创业成功的“功劳簿”上安逸享乐;而是想到家乡还有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老乡亲,仍在传统耕作“土里刨食”没有摆脱贫困走上“小康路”。2015年,他听从老党员、村支书任开山的劝说,毅然投资近1000万元,承包了村中1080亩的低产田改植薄皮核桃苗。
在核桃苗生长期未挂果间隙期,任礼建依托中药材市场需要,栽种了大青根、丹参、白术、延秋辣椒等“短、平、快”腾茬轮茬见效明显的中药材,带动周边群众“见学”致富。
正在田间帮助采挖白术的村民任开志,抓起一把如鹅蛋般大的白术说:“今年,亳州药材商到地头就开价4块多钱,看这地里的收成3000多斤没有问题,每亩地就是10000多元,再加上30多斤白术种籽收成,这几百亩的白术收成可不是个小数字呢。”
据该镇农技人员申云峰介绍,任礼建千亩核桃园内“药”飘香,采药时每天定期出工的有100多人,每人每天40多元的固定收入;从春到冬,一年四季核桃园内不断工,种药、拔草、松土、采药,每个务工人员每年都在6000-10000元的收入,“副业”也变成“主业”了。(李建华)
- 上一篇:靳寨:精准帮扶 同奔小康
- 下一篇:舒庄:加工粉丝铺就群众"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