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几年时间,界首竟然走过了其他高新区二十年才走完的路,……起步有早晚,创新无止境。感觉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且是一个可以复制的大美创新故事。”10月20日,科技部专家组成员、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在对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调研后感慨道。
10月19日至20日,科技部专家组来到界首,就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进行调研。
“有基础,有思路,有态度,有行动。”调研期间,阜阳界首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专家调研组成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王胜光等专家对该区的“以升促建”工作给予肯定。
此次咨询调研工作的完成,表明明年上半年,阜阳界首高新区有望正式跻身国家级,成为皖西北豫东南首家国家高新区。当前,升级国家高新区的相关程序已完成,等待专家评审报告和国家科技、发改、经信和国土等相关部门审核,最快有望在明年上半年正式进入培育期。届时,将填补皖西北豫东南国家高新区的空白,阜阳界首高新区也有望建成中原地区转型升级先导、高新企业集聚、双创要素迸发、宜居宜业的标杆新区。
专家组调研期间,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阜阳市副市长李红,界首市委书记、高新区党工委第一书记徐会东,界首市长、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何逢阳陪同调研。10月20日上午,专家组一行现场考察了安徽阜阳界首高新区规划展厅、公共检测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并走进天鸿新材料等企业实地考察。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以升促建”专题调研座谈会上,何逢阳汇报了阜阳界首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专家组就相关升级创建工作进行咨询,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阜阳市副市长李红对专家组给予升级工作的关心、支持和肯定表示感谢。他指出,各位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和国家级高新区的高度对阜阳界首高新区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下一步,阜阳将举全市之力,切实做好升级工作。阜阳界首高新区要继续坚持“以升促建”,认真做好整改提升工作,争取早日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阜阳界首高新区前身为安徽界首工业园区,2016年7月晋升为省高新区。经多年培育,该区构建了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特色引领,健康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支撑的产业体系,经济体量持续壮大,新兴增长点持续涌现。
尽管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对落后的阜阳界首高新区依然存在缺科技创新资源、缺重大产业基础、缺科技人才优势和缺科技金融支撑等短板。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此,在创新生态日益优化、优势产业特色鲜明、经济体量不断做大的基础上,省科技厅和阜阳市共同决定推进阜阳界首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
“在中原腹地皖西北豫东南10个地市、6000万人口范围内还没有一家国家高新区。”何逢阳介绍,升级为国家级,有利于优化国家高新区布局,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创新型特色园区,进而辐射带动阜阳产业提档升级。
目标已设定,关键在落实。启动升级工作以来,安徽阜阳界首高新区坚持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为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全方位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主体,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在经济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以升促建”取得实质效果。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5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绿色工厂4家,建设院士工作站8家,聘请9名院士为科技发展顾问,与6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院合作……一串数字记录了安徽阜阳界首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执着探索。
执着的努力也取得了实实在在成绩。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阜阳界首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3亿元,增幅位居皖北首位。在全省16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中,阜阳界首高新区位居第六、皖北第一,其中在高新区中排名第二,已成为阜阳市推进高新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接下来,界首高新区将坚持‘以升促建’,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全方位培育创新生态,积极推进融城入园,将安徽阜阳界首高新区打造为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示范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先导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推进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何逢阳表示。(徐风光 曹伟 王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