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传播道德正能量,市文明委在全市开展月评“好人好事”典型事迹活动。全市各单位、广大市民积极挖掘推报身边的好人好事,5-8月份,组委会共收到好人好事40件,其中市公安局1件、代桥派出所1件,市教育局2件,市国税局1件,市检察院2件,火车站1件,东城街道东顺河社区1件,西城街道民族社区2件、信义社区3件、张庄社区1件、解放社区1件,芦村镇3件,舒庄镇5件,王集镇1件,砖集镇1件,大黄镇1件,田营镇7件,代桥镇2件,新马集镇2件,邴集乡2件。经组委会认真评定并结合“文明界首”微信公众号投票结果,评选出界首市2017年5-8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21件,现通报如下:
1.见义勇为、诠释医者仁心的盛萍。
2.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的刘西华。
3.热心公益事业的胡仲华。
4.带着残疾妈妈上学的陈符南。
5.勇救落水老人的税务干部王玉泉、张灿杰、荣健。
6.身患重病仍坚持照顾婆婆的好儿媳李云侠。
7.用爱心、创新点亮精彩课堂的张春。
8.医德高尚、妙手回春的宋杨。
9.冲进火场救人的童浩。
10.尽心照顾“三无”老人的好干部田什领。
11.拾金不昧的好辅警崔晓梅。
12.奋不顾身扑灭大火的张允甲。
13.传承好家风、脱贫攻坚勇当先的田素平。
14.多年照顾患病婆婆的好儿媳宋艳玲。
15.悉心照料偏瘫母亲的张灵现。
16.拾金不昧的六旬夫妇温海荣、王是兰。
17.退休不“褪色”的老党员顾文增。
18.善心善举温暖敬老院老人心房的郭登喜。
19.勇救落水祖孙三人的退休工人张俊。
20.义务照顾患病前妻的好男儿刘益明。
21. 为爱坚守、照顾患病丈夫的许小容。
上述界首市5-8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人间大爱,其事迹将在界首广播电视台、界首时讯、界首新闻网、“文明界首”微信公众号发布,对评定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迹将颁发证书,对于事迹优秀推报人,在年底也将予以表彰。
希望各单位积极宣传,明确一名好人事迹推报人,把单位内部的好人事迹挖掘好、宣传好,推报人对推报的好人事迹进行核实,确保事迹真实,并及时将核实过的好人事迹、照片上报市文明办,好人事迹材料不少于300字,并附事迹本人照片一张。联系人:任贝诺 4885721 邮箱:ahjswmb@sina.com。
附件:界首市2017年5-8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简介
界首市文明办
2017年10月13日
附件:
界首市2017年5-8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简介
1.见义勇为、诠释医者仁心的盛萍
工作上,她兢兢业业,以纯真质朴的医者情怀救死扶伤;生活中,她古道热肠,见义勇为,深受群众称赞,她就是界首市东城街道东顺河社区方便面厂小区居民盛萍。
2014年10月,盛萍从界首市人民医院退休。工作期间,任职急诊科主管护师,兢兢业业工作30余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一直是同事推崇的榜样,患者信任的天使;退休后,曾在市老年大学学习游泳、太极拳、舞蹈等运动项目;生活上,主要在家照顾年迈的父亲,也经常参加社会公益和健身活动。
2017年7月6日一大早,盛萍和往常一样,陪着老父亲去颍南一家游泳馆锻炼。7时30分许,盛萍突然发现一名游泳者在水面上呈趴浮状一动不动。凭着自己多年的从医经验,她意识到危险的发生。盛萍随即边呼叫管理人员下水查看,边连忙靠近施救。老人被抬上岸后,只见他面色青紫,口唇紫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跳呼吸停止,不省人事,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盛萍立即跪地患者右侧,急促地呼喊着“快来人,拨打120”。同时,快速对病人进行心脏胸外按压,清除口腔分泌物,口对口人工呼吸,并指导着管理员协助抢救。连续着完成两个心肺复苏循环施救后,患者仍然面色无改善,无自主呼吸,在紧接着的第三次循环施救后,患者才微微地长嘘了一口气,面部逐渐地稍有改色,口腔、鼻孔分泌物呈粉红色浑浊液。此时的盛萍看到了希望,一鼓作气,待5个连续的循环施救结束后,患者呼吸、大动脉搏动得以恢复,面色、口唇渐趋红润,意识逐渐清醒。但是,患者口腔、鼻腔内分泌物依然特别多,盛萍一直坚持着跪姿帮助患者清理,防止分泌物堵塞呼吸。大约30分钟左右,120救护车赶到了现场。在大家的帮助下,把病人抬上急救车。此时的盛萍才得以缓口气,却发现自己的双膝已经很难站立稳。即便这样,盛萍还是一直不忘叮嘱随车的医生一定要把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望着远去的救护车,看着一脸疲惫的盛萍,这时,围观人群不由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盛医生真是个大好人,要不然,病人是不可能生还的。你不光是救了一个人的命,也救了游泳馆老板一家人的生计。”听到赞许声,已经58岁的盛萍仅仅说了句“这可能是我的职业病吧”。正是这样平淡而简单的话语,却是充满了责任和担当,令人感动与温暖。
据悉,被救老人周某,70多岁,当天游泳时,因突发疾病不省人事,目前仍在市医院胸外科治疗康复,病情稳定后,7月13日上午,老人子女多方打听才找到盛萍,感动地说:“我父亲这条命是盛医生给捡回来的,是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恩情啊。(尚振才)
2.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的刘西华
刘西华,汉族,1971年1月出生,1998年参加工作,是一名普通教师,现兼任界首市小蚂蚁爱心公益团队秘书长。自参加工作19年来,刘西华忠诚党的光辉事业,贯彻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始终以一个合格的教师、称职的党员身份默默地奉献着。
刘西华八年来自愿坚持开展“三关爱”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残疾聋哑儿童,贫困大学生,组织带领参加关爱慰问敬老院鳏寡孤独老人,抗战老兵,社区空巢老人;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爱心送文化下乡志愿服务;植树种绿,保护母亲河,倡导无烟活动等保护人类环境。志愿活动累计7000多小时,捐献财物两万多元。特别是近几年来,刘西华领导创建并亲自参加注册了界首市小蚂蚁爱心公益团队,不断畅通志愿服务渠道,拓展服务内容,2016年又带领妻子自愿到偏僻乡村驻点支教一年,用实际行动默默地诠释着“人间有大爱”。
2015年的一天,刘西华和志愿者去界首市特教学校关爱慰问智障聋哑儿童,带了很多慰问品,另外还带了四名理发师。活动中,大家为残疾儿童们盛饭,指导他们列队一个一个理发,还给几名同学洗了头。正当刘西华和校长谈话交流时,突然一个聋哑儿童哇呀哇呀地在他后背上不知胡乱地做着什么,这时身旁的校长解释说,“别怕,这些聋哑儿童不能说话但心里明白,你们为他盛饭理发他感动了,正在感谢你为你捶背呢!”这件事对刘西华触动很大,这些平实缺少家庭关怀的聋哑孩子,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天真可爱。从那以后,刘西华更加积极参加关爱残疾儿童的活动,始终坚信真正的公益就是——参加,快乐并感动着!
2016年5月4日,刘西华组织带领小蚂蚁爱心公益团队在市政府广场举办“传承孝道 感恩母亲”国学讲座。2016年5月30日,到界首市舒庄镇粉庄小学和留守儿童一起过六一儿童节,慰问物品2500元并表演了节目,现场志愿者又自筹捐助2000元现金给困难留守儿童。特别是2016年6月7号上午,组织带领小蚂蚁爱心团队到大沈敬老院举行“端午节,与爱同行”参加人数20人,给老人们体检、理发、收拾房间,陪老人过节并捐赠1000多元日常用品。记得当时那位胖胖的沈伯伯抓住刘西华的手不舍得丢,刘西华问,这次怎么没见他的老伴,他哽咽地说上个月刚去世,现在很孤独,希望志愿者们经常去和他说说话,那天上午刘西华默默地给他洗脚洗了很长时间。2016年7月28号,刘西华带领小蚂蚁10名成员组织慰问了环卫工人,自筹捐赠3041元物品,其中一位50多岁的刘婆婆激动地说,你们真是新一代的活雷锋。2016年8月19日,组织带领小蚂蚁成员参加了市文明办、市交警大队举办的“文明界首 文明交通”活动,义务参与指挥交通。2016年9月13日,小蚂蚁在东顺河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看望慰问了空巢老人。2016年9月30日,在市委广场组织举办了庆国庆文艺演出,给广大市民带去了精神食粮,传递弘扬了正能量。2016年10月初,慰问道德模范和抗战老兵、慰问东顺河社区困难群众和敬老院老人。2016年11月,带领团队成员10人进行交通文明劝导。他还多次去看望市医院看望同样热心公益身患癌症的李红的活动,累计捐款4000余元。2017年春节来临之际,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小蚂蚁爱心公益团队在东顺河社区广场举行“敬老爱老助老”暖冬行动,为老人们发放了春联、面包,并为腊月出生的老人过了生日,表演了节目。
2017年4月7日,刘西华等组织小蚂蚁爱心公益团队志愿者到东城王留小学,“进行关爱留守儿童,播撒爱心阳光”公益活动,不但送去了慰问物品,还带去了文艺节目,丰富了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而后,在泉阳镇举办走进泉阳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暨送文化下乡”活动,自筹5000多元现场向贫困学生进行捐赠。活动后,刘西华本人又自愿拿出1600元帮扶57名贫困学生,并且又一对一帮扶两位贫困留守儿童。在2017年6月26号,在光武镇苗桥小学开展“三防教育”进校园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刘西华在近两年帮扶的留守儿童就已经超过500多人。
今年高考期间,刘西华组织小蚂蚁爱心公益团队积极参加高考送考助考活动,自筹了纯净水、文具在一中门口向考生免费发放,助力高考。
2017年6月14日,小蚂蚁爱心公益团队志愿者参加了第14个“世界献血日献血活动”,刘西华等人精心组织上百名志愿者参加献血。为保障安全有效的献血活动正常进行,团队发出号召书普及献血知识介绍,并强调要求献血人员提前一周预防感冒,坚持不喝酒,不吃药,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把最健康的鲜血献给最需要的人。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亲切关怀,热心照顾,阜阳热线记者亲眼见证了一群群身着小蚂蚁爱心公益团队马甲的俊男靓女踊跃献血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短短两个小时,献血量超过20000毫升。
刘西华始终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热心公益事业的胡仲华
胡仲华,男,汉族,1982年5月15号出生,团员。于1989-1995在绩溪县宅坦小学就读,1995-1998年在上庄中学就读,1998-2001年在绩溪中学就读高中,2001年-200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UBC大学就读。2006年回国担任安徽省绩溪县黄山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2013年在太和县振海玩具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2013年至今担任界首市佳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2007年荣获安徽省创业之星,2008年荣获太和县劳动模范,2009年荣获太和县致富带头人,2011年当选太和县第15届人大代表,2014年荣获阜阳市实用人才,2015年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带头人,2016年荣获阜阳市劳动模范,2016年当选阜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2017年获得邴集乡“双乡双创”带头人。
胡仲华先生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人,他围绕敬老、扶幼、助残、环保、助学、赈灾、募捐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长期为社会各类弱势群体提供爱心服务,积极投身扶贫济困、尊老爱幼、奉献爱心等一系列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将“帮助别人、快乐自已”的生活方式,感动了身边的人,时时刻刻想着劳苦大众,曾多次捐款捐物把爱心第一时间送到,2016年带领界首市大黄、东城、邴集贫困户脱贫120户,每户增收3000元。2013年为太和县高庙镇敬老院捐款2万元,2014年为界首市邴集乡敬老院捐款16000元,2015年为界首市邴集乡小学捐款16000元,2016年为安徽省水灾捐款16000元、物资3000元,2016年为界首市邴集乡第43届“进村住户”捐款18000元,2017年为邴集乡留守儿童捐款1万元,发放慰问金6000元。
胡仲华先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能较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工作上,勤于钻研,不断提高林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并用以指导林业生产。由于他的勤奋和钻研,业务知识得到很大提高,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研究和推广林业生产适用技术。
4.带着残疾妈妈上学的陈符南
“我没觉得累,我能照顾好妈妈!”7月28日中午,界首的天气有些燥热,陈符南在租住的小屋里,给妈妈捏着胳膊,微笑着对记者说。在这个阳光男孩的脸上,丝毫看不出这些年来所经受的苦难。
2014年父亲病逝后,陈符南就带着肢体、智力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的妈妈求学,如今高职毕业,他决定参军入伍。陈符南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为自己和妈妈赢得美好的未来。
残疾母亲有孝子
阜阳科技工程学校附近有一排瓦房,隐藏在一段泥泞崎岖的小路后面。陈符南租住的房子就在这里。记者问起陈符南,附近的邻居打开了话匣子:“这真是个好孩子!不容易啊!”
“吱呀”一声推开破旧的木门,最先看见的就是陈符南的妈妈符俊华。盛夏时节,木床上仍铺着大红色的毛毯,还有一床厚厚的被子。
她背对着门坐在床上,双手抱着膝盖,下巴抵在膝盖上,像是没听到我们的说话声,直直地看着前方正在转动的台扇。直到听到陈符南的声音,她才缓慢回头,眼睛一下亮了。
“我胳膊疼,你看看。”符俊华举起左侧胳膊,撒娇一般,嘴里含糊不清地嘟囔着。陈符南走向前,轻轻地给她揉捏胳膊上的肌肉。符俊华不再说话,又再次看向风扇。
“这是我妈妈,她身体残疾,智力也有残疾。”陈符南告诉记者。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简陋居室,斑驳的墙上墙皮掉得能看见青砖。符俊华的头顶上有一个电灯泡,只用简单的两根绳子串起来悬挂在空中。床、桌子、板凳,这是全部的家具,简单又破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正对着符俊华的是一台崭新的台扇。“这是邻居王奶奶给了我100块钱,让我买的。”陈符南说。
晒好水给妈妈洗澡
紧挨着妈妈房间的,是一个不大的院子,地上并排摆放了4个装满水的盆。“现在天不是热吗?我就每天早上从水井里面打点水,在院子里晒晒,晚上用来给我和妈妈洗澡。”看见记者的视线集中在几个盆上,陈符南笑着挠挠头说,大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比起妈妈,陈符南的房间陈设更为简单:一张床、两张桌子,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在这个95后男孩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子产品就是他手里拿着的一部白色国产手机。晚上怎样打发时间?“看书啊!”陈符南回答得很自然,“偶尔也会用手机看看新闻,不过很少。”
记者这才注意到,床尾处堆放了两大摞书。或许是担心地上有灰弄脏书本,陈符南细心地在地上铺上了一条花色的床单。被翻阅的次数太多,这些书本的边角已经翘了起来。记者随手翻了翻,一些书本的空白处写了很多诸如“皇天不负有心人”“心在梦在希望在”等励志话语。“坐,坐吧!”说着,陈符南拿来一个板凳。这是一个特别简陋的板凳,四条腿已经断了一条,原本的板凳面已经脱落,只能横放在凳腿上。
在书本的附近,有一个巴掌大的迷你风扇。“这个是我用的风扇。”陈符南告诉记者,“我用小风扇就行了,我不热,心静自然凉。”旁边的桌子里有很多荣誉证书:“首届校园十佳青年”“第三届校园技能艺术节才艺之星”……“这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我放在教室里了。”陈符南不好意思地说,招牌性的笑容又露了出来。
带着妈妈去上学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爱笑的阳光男孩其实很不幸呢?当陈符南站在面前,明显感觉不到他这个年龄男孩常见的稚嫩和娇气,在他明亮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后,他展示出的是同龄人中少见的沉稳和踏实。
1996年,陈符南出生在界首市新马集镇王楼行政村潘桥自然村,他家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母亲天生肢体和智力残疾,父亲身体不好。比他大两岁的哥哥跟妈妈一样身体残疾,智力有缺陷,发病时总是会离家出走,到附近的乡镇去“流浪”。
从懂事起,陈符南就跟着爸爸一起照顾妈妈和哥哥。日子虽然清苦,但是也很幸福。直到2014年,一切发生了改变。这一年,陈符南面临中考,可是5月份爸爸突然不幸病逝,刚刚找回家的哥哥再次出走,原本欢声笑语的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两个人。
艰难困苦并没有压垮这名坚强的少年。强忍悲痛,陈符南参加了中考,并被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录取。看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陈符南决定,带着妈妈一起去上学。
艰辛痛苦从不对人说
之后,陈符南就过上了大“忙”人的生活。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时间便以分钟计算,洗漱、烧水、煮饭、扫地,然后服侍妈妈上厕所、洗脸、吃饭。一切安顿妥当后,他才匆匆忙忙扒上几口饭,小跑着奔向学校……从2014年起,这成了他每天的“规定动作”。“我走路一直都很快,因为时间就是金钱。”陈符南说,他的时间经不起丁点浪费。
课余时间,他会寻找同学们随手丢弃的空饮料瓶,“这个能卖钱!”在租住的院子角落,仍然堆放着几个空瓶子,这是刚刚捡回家的。“之前空瓶子特别多,我卖了一部分。”陈符南说,知道他在捡空瓶子后,同学们还会把喝空的瓶子给他。“这没啥不好意思的。我从来没喝过饮料,都是喝白开水,好喝。”他不在意地挥挥手,像是在说一件很小的事情。
在班主任范骥的眼里,陈符南是个开朗又敏感、自卑的孩子。一切的艰辛,一切的痛苦,他从不对人倾诉,也不因为困难和重负而萎靡不振。为了让妈妈开心,他经常把在学校、隔壁邻里听到看到的趣事笑话讲给妈妈听。
今年毕业,原本陈符南有一个去南京一家电子厂工作的机会,每个月工资在3000—4000元。但陈符南拒绝了。“他告诉我说,他去了就没有人照顾妈妈。”范骥说,陈符南做出参军入伍的决定,唯一担心的也是他的妈妈没人照顾。
孝心感动周围人
中午11点半,邻居王献英走进了陈符南家。“我来看看他中午吃什么。”说着,王献英把手里的空心菜递给陈符南,又回家给他拿了两条苦瓜。“前段时间,他来问我哪地方能买到二手的风扇,说他妈妈太热了。”王献英说着,抹了下眼睛,“我想着二手的风扇别不凉快,然后给他拿了100块钱,让他买个新风扇。”
“奶奶经常给我带吃的。”陈符南露出一口白牙,告诉记者,前几天王奶奶家包饺子,还特意给他送了一大盘。“奶奶上饭店吃饭的时候,也会给我带菜回来。”
陈符南的孝心,感动了周围很多人。
得知陈符南带病母上学,如今准备参军入伍,光武镇爱心企业家张好礼伸出了援手。张好礼告诉记者,他已经联系了界首一家敬老院,符俊华吃饭、住宿、医疗全部的费用都由他来负责。到时候去敬老院,陈符南什么都不用给妈妈准备,衣服、被褥他都买新的。“但我只有一个要求,陈符南你在部队要好好干,争取能考个军校。”“好!”陈符南重重点头。
新马集镇副镇长张军告诉记者,镇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帮助陈符南家庭申请办理了低保、残疾补助,开展了经常性的生活帮扶救助。“目前镇里拨了2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金,用来翻新陈符南家的老房子。可以说,陈符南去当兵毫无后顾之忧了。”
8月5日,陈符南与很多同龄人一起,接受了征兵体检,体检通过后,他将接受政审,之后有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采访中,陈符南对记者说:“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我要更加努力,好好干,回报大家对我的关心。”陈符南历经了同龄人少有的磨难,但他从没有表露出无奈和抱怨。他说,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切困难都能克服。他要用自己的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
记者手记
没见陈符南之前,我在脑海中想了很多次他的样子,也许是瘦小的,精神状态疲倦的,也许是木讷,不善言辞的。然而当他真实地站在我面前与我说话,我发现,他的坚强、乐观是我之前没想到的。皮肤黝黑、双眼皮大眼睛,T恤、短裤、运动鞋,笑的时候露出一口白牙,我面前的陈符南是一个看起来很精神的大男孩。
与陈符南的交谈很愉快,他很健谈。听他说话,我仿佛看到无数个夜晚,在一盏昏暗的电灯下,他认真看书的样子。此前他最担心的就是当兵以后妈妈怎么办,如今妈妈的去处安排好了,陈符南说他可以放心了。
“我不怕吃苦,我在部队一定要努力,争取考上军校。”说这话时,他的眼睛充满坚定。祝福这个阳光男孩!
5.勇救落水老人的税务干部王玉泉、张灿杰、荣健
老人摔倒,路人相扶,老人反赖,路人赔偿……老人跌倒,扶不扶?扶!界首市国税局三位税务干部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8月8日,一通感谢电话打到了界首国税局,据感谢人介绍,上个月其八十多岁的父母骑三轮车赶集买药,在大黄镇北200米处因躲避一只猫连人带车掉入路边的臭水沟里,老人在水中挣扎呼救。天气炎热,沟里的水又深又臭,两位老人体力透支,眼看要有生命危险。命悬一线之际,路过的三位同志二话不说跳入水中,接力救出了两位老人,并打电话通知其女儿将老人接回家,就默默离开了。第三天,老人远在辽宁打工的儿子打电话给救命恩人,再三询问恩人家庭住址,登门感谢,恩人再三推辞,最后只说了自己是国税局职工,并不愿透露姓名。老人的儿子这才打电话到国税局,感谢国税局的好干部救了他的父母。
三位无名英雄会是谁呢?经局领导多方询问,方知是光武税务分局的王玉泉、张灿杰、荣健三位同志,当日在去大黄镇企业核查返回途中,见义勇为救了两位老人。面对赞扬,三位同志有点不知所措:“看见了怎么能不救呢,这是本能呀,啥感谢不感谢的。”
事后,三位同志还特地带着牛奶鸡蛋上门看望两位老人,刚进门,老人就跪倒在地,一个劲拉着恩人的手,感谢恩人,场面令人泛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