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集镇李翠村天沟附近,老老少少的都在沟边拿着一根鱼竿,悠闲的在钓鱼。
“天沟过去是黑水沟,市里花了大力气治理。如今河通了,水清了,鱼也来了,大家都愿意到这钓鱼休闲。”53岁的李现华说道,他是李东自然村的村民,对这条天沟的变迁是深有感触。“以前大家吃饭都要关着门,实在是太臭了,现在好了啊,水清鱼游,这才是真正的田园乐趣啊。”
去年以来,顾集镇结合界首市“八小水利”工程项目和扶贫项目,把沟塘河道治理作为提升村庄宜居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沟塘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对全镇9个村的10余处沟塘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清淤扩挖、修整护坡、美化亮化等工程。
“都是纯天然的野生鲜鱼活虾,可抢手啦!不少城里人专门开车过来,就在河边等,鱼虾一出水就抢着买。”李敏兴奋的说道。原来,该镇每年在治理好的河道里投放鱼苗虾苗,它们既吃浮游生物当好“保洁员”,又能成为盘中美味。根据不同河道情况,镇上允许捕捞鱼虾。
“没想到过去的一条臭水沟,如今不仅治理好了,还给村民端上新饭碗。”67岁的白生才是李翠村前贾自然村村民,也是村里的保洁员。
李翠村通过水上养殖招标,把天沟租赁出去搞水面养殖,雇佣村里的贫困户来当雇工,既增加了村里集体收入,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就在几年前,很多人不敢想现在这个‘水清民富’的样子。”望着干净的河道和村民们的笑脸,李翠村党支部书记贾慧介绍,前些年天沟黑臭成为了李翠村全体村民心头的痛。
“我们不是为了治理而治理,而是把‘沟塘治理’与‘富民工程’结合起来,在臭水沟里趟出特色脱贫致富新路。”该镇分管负责人王宗田说,少数困难群众收入低,是顾集全面奔小康的关键短腿。在推进“沟塘治理”过程中,该镇推行“以河养河”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一河一长、一河一员”。所需河道保洁员,临时由村级保洁员兼任,主要面向困难群众招聘,统一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采取市场化运作、行政化考核。
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图,建立垃圾标准分类细则,完善保洁人员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台账管理、村庄保洁检查登记等管理制度。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规民约”,把卫生清理、绿化管护、村容秩序落实到每家每户,责任到人。
下一步,该镇将把沟塘治理工作全面推进,争取将镇内的沟塘全部治理完成,把一条条脏水沟变成清水河,让水“活”起来。(赵艳兵)
“天沟过去是黑水沟,市里花了大力气治理。如今河通了,水清了,鱼也来了,大家都愿意到这钓鱼休闲。”53岁的李现华说道,他是李东自然村的村民,对这条天沟的变迁是深有感触。“以前大家吃饭都要关着门,实在是太臭了,现在好了啊,水清鱼游,这才是真正的田园乐趣啊。”
去年以来,顾集镇结合界首市“八小水利”工程项目和扶贫项目,把沟塘河道治理作为提升村庄宜居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惠民工程,深入推进沟塘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对全镇9个村的10余处沟塘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大力实施清淤扩挖、修整护坡、美化亮化等工程。
“都是纯天然的野生鲜鱼活虾,可抢手啦!不少城里人专门开车过来,就在河边等,鱼虾一出水就抢着买。”李敏兴奋的说道。原来,该镇每年在治理好的河道里投放鱼苗虾苗,它们既吃浮游生物当好“保洁员”,又能成为盘中美味。根据不同河道情况,镇上允许捕捞鱼虾。
“没想到过去的一条臭水沟,如今不仅治理好了,还给村民端上新饭碗。”67岁的白生才是李翠村前贾自然村村民,也是村里的保洁员。
李翠村通过水上养殖招标,把天沟租赁出去搞水面养殖,雇佣村里的贫困户来当雇工,既增加了村里集体收入,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就在几年前,很多人不敢想现在这个‘水清民富’的样子。”望着干净的河道和村民们的笑脸,李翠村党支部书记贾慧介绍,前些年天沟黑臭成为了李翠村全体村民心头的痛。
“我们不是为了治理而治理,而是把‘沟塘治理’与‘富民工程’结合起来,在臭水沟里趟出特色脱贫致富新路。”该镇分管负责人王宗田说,少数困难群众收入低,是顾集全面奔小康的关键短腿。在推进“沟塘治理”过程中,该镇推行“以河养河”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一河一长、一河一员”。所需河道保洁员,临时由村级保洁员兼任,主要面向困难群众招聘,统一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采取市场化运作、行政化考核。
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图,建立垃圾标准分类细则,完善保洁人员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台账管理、村庄保洁检查登记等管理制度。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村规民约”,把卫生清理、绿化管护、村容秩序落实到每家每户,责任到人。
下一步,该镇将把沟塘治理工作全面推进,争取将镇内的沟塘全部治理完成,把一条条脏水沟变成清水河,让水“活”起来。(赵艳兵)
- 上一篇:芦村加强环境整治 提升集镇“颜值”
- 下一篇:田营镇开展“清洁家庭”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