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工作简报(18期)

发布日期:2015-03-11   阅读:2114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专辑

18

界首市整治办                       2015129

 

 


编者按:界首市按照省和阜阳市工作部署,在“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基础上向镇村延伸,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行动中,群众创新思路,自发地将旧砖、碎砖等废建材,石磙、石磨等旧农具进行清理、再利用,在村庄空地、废地上修建了农民小广场、小公园,不仅整治了环境,而且建设了自己的农民乐园。现将光武镇、泉阳镇等乡镇修建农民乐园的典型做法提炼总结予以编发,以供各乡镇、街道学习、借鉴。

 

 

旧物变珠玑 农民乐园添锦绣

 

光武镇、泉阳镇等乡镇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中按照规划、美化、亮化、硬化、绿化、文化总体思路,积极引导各村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进行环境卫生整治,群众自发利用废旧物品、弃置不用的农具建设了一批小广场、休憩园。

“小广场”的建设。各村通过村民大会,发出修建“小广场”的倡议,征求村民意见,选定修建志愿者。经济条件好的村,采取村民募捐的形式筹集用于雇佣挖土、平整地面的机械、车辆的费用;经济条件差的村,由村民代表组织人员动员村内较为富裕的大户进行义捐。小广场面积大小不一,各村根据实际,对选好的空地或废地进行地面平整后,将废旧的石磙用作凳、桌,旧砖、碎砖用于铺路、垫地,扁平的石磨作为广场小径的点缀。

日常维护。市按照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村级保洁人员,保洁员负责对广场卫生的日常保洁。同时各村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不断为小广场添砖加瓦,如为广场栽植纪念树、励志树,给村内老树围上护栏、做老树标牌等。

政府鼓励、乡镇扶持。市对乡镇环境整治考核时,将提升群众宜居水平、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乡镇将农民小广场的建设和普及率作为对村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在小广场文化氛围营造、美化亮化上将给予一定资金帮扶。

群众认可:一是“小广场”的建设解决了农村旧物乱堆乱堆问题。环境整治前,废旧石磙、石磨、旧砖、碎砖,村前村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小广场的建设为这些废弃物提供了消化渠道,碎砖块用于填埋,好的旧砖用于铺路,石磨做点缀,石磙做椅、凳。二是旧物变珠玑,群众对旧物再改造、再利用,增强了环保理念。对旧物改造、利用,开阔了群众思路,部分群众不仅自觉整治环境,而且还将废旧家具进行翻新、对垃圾进行分类、把旧衣旧布做成了鞋垫、地垫、拖把等,提升了环保意识。三是“小广场”为群众提供了休憩娱乐场所,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积极性高涨。“小广场”的建设均是由群众通过“一事一议”来实现,从设计到填沟、整地,再到群众收集、捐献石磙等,群众自始至终参与整个建设过程,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参与程度和热情都明显提高。四是提升了村庄文化品味,发掘拓宽了村庄文化历史底蕴和内涵。如一些村充分挖掘村史,对村内古树进行保护、宣传,泉阳镇杨庄村在修小广场时,就对一棵百年老树(发水时曾救过4条人命)进行了保护并对树木历史渊源进行铭牌记录。

舆论点评:农村环境整治中,废弃的石磙、石磨、旧砖、碎砖是乱堆乱放主要原因,这些对于群众属于鸡肋性的东西,因小广场的建设,变废为宝、旧物变珠玑,使小广场建造可以就地取材,制作的石椅石凳经久耐用。同时,小广场的建设不但提升了土地使用率,也使村庄生活环境大为改观,更为村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有效缓解了群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与文化活动场地缺乏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