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传播道德正能量,市文明委在全市开展月评“好人好事”典型事迹活动。全市各单位、广大市民积极挖掘推报身边的好人好事,12月份,组委会共收到好人好事11件,其中西城街道1件、信义社区1件、新阳社区1件,田营镇2件,顾集镇1件,砖集镇1件,兴华小学1件,舒庄镇1件,代桥镇1件,公安局交管大队1件。经组委会认真评定,选出界首市2016年12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通报如下:
1. 顾集镇见义勇为的老党员牛社亮。
2.砖集镇好儿媳杨素芝。
3.拾金不昧的退休教师刘杰。
4.西城好儿媳李敏。
5.拾巨款主动上交的小学生李凡。
6.满腔热血铸忠诚的人民警察郭帅。
7.传递爱心、义务照顾残疾老师的代桥中心学校九(1)班学生集体。
上述界首市12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人间大爱,其事迹将在界首广播电视台、界首时讯、界首新闻网刊登,对评定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迹将颁发证书,对于事迹优秀推报人,在年底也将予以表彰。
希望各单位积极宣传,明确一名好人事迹推报人,把单位内部的好人事迹挖掘好、宣传好,推报人对推报的好人事迹进行核实,确保事迹真实,并及时将核实过的好人事迹、照片上报市文明办,好人事迹材料不少于300字,并附事迹本人照片一张。联系人:任贝诺 4885721 邮箱:ahjswmb@sina.com。
附件:界首市2016年12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简介
界首市文明办
2017年2月3日
主题词: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 好人好事 通报
附件:
界首市2016年12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简介
1.顾集镇牛社亮见义勇为彰显党员情怀
2016年12月12日下午两点半,顾集镇大程行政村王南湖自然村的一名61岁的老党员牛社亮到村里做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路过龙王庙一座桥头拐弯处,听见路边河沟边围了一群人在议论有人落水了,他赶紧跑过去,只见一辆白色“红翔电动车”头朝下栽在河沟里只剩下车后窗露出水面,牛社亮二话没说,厚重的棉大衣也来不及脱下,就跳入冰冷的水中。由于电动车车窗全部关闭,无法打开,牛社亮又赶紧让旁边围观的村民拿来锤子,把后车窗砸开,救出落水的女司机。此时落水人已经嘴唇发紫、呼吸微弱,奄奄一息,后经过医生的极力抢救,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牛社亮此时衣服已湿透,手机、手表都已浸水不能再使用,兜里的钱包也掉进了河沟里。他把人救上岸后,得知女司机已脱离生命危险,才默默地离开。
后来在女司机清醒后得知,她叫李冬梅,今年四十多岁,王集镇牛小桥人,本来是跟母亲来顾集镇买新车的,没想到刚买了车在回家的路上,一不小心就掉到河沟里。李冬梅说:“如果不是好心的大哥及时来把我救出去,我这条命恐怕是没了!”
事后,当人们问起牛社亮,“你当时怎么想的,年纪这么大了还跳河救人,而且救了人就走,也没要求报答,是不是傻?”“我已经61岁了,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曾经是一名军人,我受到党和国家教育这么多年,难道只是为了救人求回报?这些不过是我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做的罢了……”牛社亮说。简短的几句话,透露出一个党员应有的素质和觉悟,他传递出来的正能量,是我们每一个党员,也是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成晨)
2.砖集镇好儿媳杨素芝——柔肩担道义,纤手绘爱心
30年前未过门时婆婆即下世,三个婆姐相继出嫁;20年前过门后,三个儿女相继出世,丈夫常年外出务工,她柔弱的双肩就挑起家庭的重担;8年前,积劳成疾的公公赵其轩因脑溢血后遗症瘫痪在床,她端茶倒水,擦屎刮尿,照顾公公的饮食起居落在她的肩上。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卧床煎熬8年多的公公,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奇迹般地没有出现一处褥疮。她就是界首市砖集镇刘柴村小周庄语不惊人、孝老尊亲的好媳妇杨素芝。
“80多岁的老公公患病后,怕光、怕风、怕噪音,杨素芝花费2万多元把庭院用透明瓦遮盖起来,天气暖和时,她就把卧床的公公扶上轮椅,推到院内晒晒太阳,捶捶肩膀揉揉腿,搬上搬下地,从不叫苦喊累,这个儿媳妇三五个村打着灯笼都难找!”隔壁60多岁的邻居赵胜利由衷地赞叹道。面对家庭重担,她却勇敢面对、积极生活。丈夫在外打工,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耕种着5亩多地;儿子赵前龙初中毕业后,看到羸弱消瘦的母亲独自撑起这个家,懂事的孩子就学习烹饪技术,17岁稚嫩的双肩就颤颤巍巍地帮助父母亲挑起一副担子。风里来、雨里去,寒来暑往,短短的三年里,原来的三间瓦房也变成两层六间的楼房。刚刚建成半年的两层楼房又面临多舛的命运,郑阜高铁恰恰从她房上穿过,短暂的阵痛后,她毫不犹豫地配合着拆迁工作,“身子掉井里啦,耳朵挂不住,国家的政策对咱这么好,种地不交粮、看病有医保、小孩上学不交费、年纪大了还有养老保险,咱咋能只看小家不顾大家?”杨素芝愉快地动员着老邻居,并首批在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她做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对于孝老敬亲的她来说,简约而不简单。(李建华)
3.退休教师刘杰拾金不昧主动还失主
界首西城街道信义社区退休教师刘杰拾到钱包后主动上交派出所,连日来,他上交钱包不愿留名,不愿留地址,弘扬正能量的精神受到人们广泛称赞。
12月23日下午,信义社区退休教师刘杰与朋友约好有事,下午两点多出门,走到张庄后边,看到地上有一个钱包,刚好有一个骑车的路过,因为知道不是他掉的,所以刘杰没敢交给他。和朋友谈好事后,刘杰立即来到民主派出所,请求帮忙查找失主。
“拾到钱包后,我没敢打开过,怕一个人说不清楚。”在派出所里,刘杰老师让值班民警武志军打开了钱包,里面有4700元现金,还有三张银行卡,由于钱包里没有身份证,民警只得让刘杰老人留下姓名,以便再联系,再三询问下,老人才说出自己是信义社区的退休教师名叫刘杰。后来民警通过钱包里的银行卡多方查找失主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失主米路华。
此时,米路华购物时发现自己钱包不见也正在焦急寻找中,当民警的电话打来时,米路华不敢相信还有这样拾金不昧的好人。“发现钱包丢失后,我也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让家人一起原路返回寻找,没想到还是好人多呀!”拿到失而复得的钱包,米路华连声感谢。为表达对刘杰的谢意,失主米路华购买了牛奶等食品登门致谢,还当场拿出500元现金交给刘杰老师,都被刘杰老师当面谢绝。刘杰老师说:“如果想要钱,我就不还给你钱包了。”
事情虽小,但感动人心。凡人善举,彰显温暖正能量。刘杰老师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文明城市的含义。(郭云艳)
4. 西城:好儿媳李敏孝老爱亲传佳话
日前,当西城街道新阳社区工作人员在辖区巷内张贴好人榜时,周围围满了观看的群众,大家边看边点头称赞,“我们这还有一位好人你们可得宣传宣传,界光三巷的李敏对待公公婆婆可好了,你们去看看吧。”热心的居民向社区干部推荐说。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走进李敏的家中,一处清幽的小院,虽然是砖瓦结构,但院内整洁干净。今年三十多岁的李敏是一名回族同胞,老公在家排行最小,夫妻俩与父母住在一起,孩子尚小,老公常年打工维持家中开支。李敏的公公婆婆已八十多岁,久病在床,二十多年来,在李敏的精心伺候下,两位老人身体依然健康。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换洗衣服、擦洗身子,李敏总是无微不至,特别给公公擦身子,一般自己的女儿也会介意,但李敏却做到了,并且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当别人问起此事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说:“他们是我的父母,虽然没有生养我,但他们生养了我的老公,孝敬他们是我份内的事。”
记得有一次,李敏老公的兄弟姐妹相约来看望父母,当他们进入家中,只看见李敏的小孩在看电视,再看父亲,独自躺在床上,已把床单尿湿,喊了几声也没有听见李敏应声,其中一位就说:“都说李敏伺候得好,怎么把老爷子一人放在家里不见她人呢?”正在这时,李敏满头大汗地赶回来了。顾不得打招呼,李敏立即动手为公公换洗床单,后来大家才知道,老爷子想吃鱼,李敏就亲自到市场买一条新鲜的,因为家里只有她自己,而公公身边又不能离开人,所以才造成当天的误会。兄弟姐妹们歉意地说,以后有事你打个电话,我们都可以帮忙。
计生生育政策放开二孩时,社区计生办的同志到李敏家宣传,询问她是否愿意要二孩,李敏坚决地说,我还要照顾公公婆婆,哪来的时间再照顾小孩呀,一个就够了。
妻贤夫祸少,子孝母心安,李敏深知这一道理,她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孝道,也让这个不很富足的家充满了温情。(郭云艳 朱熙)
5. 小学生拾巨款主动上交受称赞
12月24日,界首市兴华小学通报表彰拾到巨款主动上交的好学生李凡,并号召全校师生向他学习,学习她拾金不昧的精神。
23日中午,界首市民田海丽到界首市兴华小学接孩子放学,不慎将随身携带钱包以及银行卡、医疗卡等丢失。恰巧被放学后到寝室去找东西的兴华小学五(4)班学生李凡拾到。“12点左右,我回到寝室拿东西,看到寝室门口旁边有一个红色的钱包,打开钱包一看,里边有好多钱,当时我就交给老师了。”李凡说。
丢失钱包的田海丽当时并不知道钱包丢了,回家后放包时,突然发现钱包不见了,她在家中到处找也没找到,心里非常着急,因为包里不仅仅有5000元现金,还有自己做生意的几十万在银行卡里。田海丽回忆说,可能是在学校附近买东西时丢了钱包,如果钱包被社会上的人捡到,估计没有找到的希望,真心希望是兴华小学的教师和学生捡到的。
田海丽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到兴华学校来,找到老师,惊喜得知是小朋友拾到了钱包。但由于当时是下班时间,派出所也下班了,学校将钱包锁在办公室,等待失主前来认领。当失主准确无误说出钱包内钱和物品后,学校通过核实及时将钱包归还失主。
拿到失而复得的钱包,失主田海丽紧紧仅抓住学校领导的手,表示感谢。据了解,李凡同学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家庭条件并不宽裕,面对捡到的巨款,她毫不动心,主动交给老师,受到人们的称赞。
“我们学校长期以来一直从通过晨会、班会、周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德育教育,我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能够给全校同学做出榜样,让全校同学都学习李凡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界首市兴华小学老师郭云彩说。(界首电视台郭明义)
6.郭帅:无怨无悔警营路 满腔热血铸忠诚
郭帅,男,1987年6月出生,界首市公安局交管事故中队民警,于2010年毕业于安徽公安学院刑事侦查专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11年定岗至界首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沙南中队,2015年4月调至界首市公安局交管大队事故中队至今,先后荣获界首市政法系统“优秀人民警察”、阜阳市公安局“岗位标兵”、阜阳市公安局“严格公正执法之星”等荣誉称号。
铁骨铮铮,打击犯罪的除恶英雄
许多人对郭帅的印象是一个腼腆的小伙子,话不多,但性格内向的他对打击犯罪却有着执着的追求。从警五年中,侦查破案郭帅缜密细致,抓捕现场他冲锋在前,审讯室里他斗智斗勇,事故调解现场他以情动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的核心内涵。刑侦工作三年中,郭帅同志主动侦办破获各类刑事案件321起,打击处理刑事犯罪嫌疑人58名,其中打掉犯罪团伙11个,抓获团伙成员49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郭帅同志还积极参与中队其他探组重大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交管工作将近两年来,郭帅同志共计处理交通事故1600余起,其中打击刑事犯罪嫌疑人23人,行政拘留19人。
一警多能,抓获公安部督办传销案件在逃嫌疑人
2016年2月10日,时值春节期间,事故中队接指挥中心指令,在界首市沙北辖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值班民警郭帅、范明月与队员段加伟迅速出警,到达现场后,例行要求驾驶员出示驾驶证、行驶证,其中一方事故当事人侯某某自称有驾驶证,但在出警民警再三要求出示驾驶证的情况下,该侯某某神情异常,就是不愿出示驾驶证,处警民警出于职业习惯,立刻警觉及时将驾驶员侯某某带至中队核查信息。经核查,侯某某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系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公安分局刑拘在逃嫌疑人,获取这一信息后,郭帅与段加伟立即将在逃嫌疑人侯某某控制,通过研判发现该案件界首籍嫌疑人还有多人在逃,郭帅及时向中队长吴宏彪汇报,吴宏彪队长要求认真核实该案件信息,并做好其他在逃人员研判工作。郭帅随即与广西省警方联系获得:2014年12月25日,广西省钦州市钦南区发生一起96名传销人员集会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件,涉案金额巨大,参与人员达500多人,被公安部列为2015年部督大要案。对其中数名安徽籍骨干人员,广西警方近一年期间曾三次组织优势警力到界首市开展追逃工作,由于路途遥远且涉案人员反侦查意识较强,均收效甚微。
郭帅意识到该案件的重大性,立即执行领导的安排,连夜对界首市籍其他在逃人员逐一开展分析研判工作。经研判确定该案在逃嫌疑人任某、张某某(任某妻子)、王某某目前的活动轨迹,郭帅向中队长吴宏彪汇报过案情及目前在逃人员情况后,吴宏彪队长要求把该案件在逃嫌疑人盯紧盯死,在时间紧、警力少的情况下,郭帅与段加伟主动放弃春节假期休息时间,在便于侦查的情况下,郭帅与段加伟驾驶私家车,克服阴雨寒冷天气,通过分析轨迹、跟踪守候、化妆侦查等一系列侦查手段,仅用三天时间,便将该案另外在逃嫌疑人任某、张某某(女)、王某某临时居住地点确定并抓获该三人。该案在逃嫌疑人王某(女)、尹某(女)得知该案在逃嫌疑人陆续落网,在强有力的法律政策震慑下,主动到交管事故中队投案。
2016年2月17日下午,广西省钦州市公安局钦南分局副局长朱勇带队一行10余人千里迢迢赶赴我市押解嫌疑人,向界首市公安局交管大队赠送了感谢信与锦旗,并对界首市公安局交管大队民警春节期间放弃休息,连续作战、精确打击抓获特大传销案骨干成员,有力的维护了经济社会安定有序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舍小家、为大家的警营好男儿
在工作上,郭帅同志从未喊过累、叫过苦,然而,在平时生活的叙话中,每每提到家庭时,郭帅总感觉对不起家属。在他新婚第四天,本应该是蜜月的时间,而他却被拉到案件上去了;在办理四川彝族女子系列盗窃案件期间,整整五天五夜郭帅没有顾得回一趟家,正在孕期的妻子是多么地想让他回家看看啊,案件破获后,他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去医院看望正在临产期的妻子;在他的家属刚从产房出来身体还没恢复,而郭帅再次因为案件出差了,这差一出就是十多天,他是多么的期望能够陪在家属和刚出生的孩子身边。他,虽铁骨也柔情,面对妻子他只有深深的愧疚,他总是说“谁让我们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呢,既然选择了我就要对得起身上这身警服”。是啊,我们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注定了牺牲与奉献,注定了劳累与艰辛,一宗宗案件把我们的身体炼成了铁骨,一个个故事,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却融化了我们原本就柔软的心。
反哺社会,留守儿童的暖心人
因为儿时母亲去世的早,郭帅家中十分贫困,是在煤油灯伴读、学校老师多年资助下完成的学业,因此他对农村的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有着一份特殊的情结,从2011年在沙南中队工作开始,他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经常到“砖集二小”看望留守儿童,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为他们购买文具、生活必需品,或者以现金的形式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进行资助,一百、两百,三百、五百,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去了多少次,据向“砖集二小”的有关人士了解,郭帅在6年来至少捐助了1万多元,除了物质帮助孩子们外,还向他们讲述自己的一些经历,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为他们带去了心灵的温暖和向上的动力。用郭帅自己的话说,看到他们,就想起当年的自己,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2016年12月1日,由界首市文明办、共青团界首市委、界首市公安局等合力打造,以郭帅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文明交通安全微电影---《兄弟》举行了首映仪式。艺术的再现了新时期人民警察秉公执法、伸张正义的光辉形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郭帅的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在平凡的警察岗位上,他誓做一名在刀尖上行走的勇者,以人民群众的心愿为自己最大的心愿,把自己的心愿化作千家欢乐,万家平安。(段加伟)
7.爱心撑起一片蓝天——代桥中心学校九(1)班爱心传递侧记
代桥中心学校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学校里,发生过数不完普通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九(一)班全体学生与以往连续三届的九(一)班,传递着爱心的故事,也汇入了汩汩流淌的泉河,传递着,传承着爱的主题……
学校年近五十岁的教师张守杰,因下班回家途中的一次意外车祸而高位截肢,他的家庭因此欠下了二十多万元的外债。目前,其独生女儿在外地上学,体弱多病的妻子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长年在外打工。在这样家庭中,张守杰老师只好拄着双拐,留在家中,连起码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这一切被六年前的九(一)班学生秦浪潮、张雁楠、王小雷、张磊和张洁等学生看到眼里。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柳彩武老师向大家说明了情况,大众人一合计,决定由他们班学生来照顾张守杰老师的生活。从此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班里的同学轮流照顾着这位老师的生活起居。
每天早晨,九(一)班的一群孩子便三三两两地赶来帮张守杰老师提水、买米、买菜、买面……下午放学后他们又一起扶张守杰老师到校园操场上散步,夕阳映红了张老师与孩子们的笑脸。双休日,他们相约来到张老师的住处,给张老师打扫卫生,帮张老师洗衣服、洗澡、剪指甲,购买必须的生活用品。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帮张老师购买好必须的生活用品。
张磊、张洁一次给张老师抬水的时候,由于年龄小、当时个子也不高,一个不小心,张洁摔倒了,水桶里的水湿透了张洁的一只鞋子和一只裤腿,膝盖上的皮也擦破了。张老师心疼地给他包扎,劝他快回寝室休息、换衣服去。可他还是一瘸一拐地重新去接水,等送完水后,才悄悄离开,这一切刻在九(一)班每一位同学的心里。
张老师的衣食住行,牵动着全班每一位同学的心,就这样,2011届的九(一)班毕业生在奉献一片爱心中初中毕业。最使他们放心不下的是张守杰老师。他们在想:他们走后,张老师怎么生活啊?于是他们商量,把这份工作传给了下一届的七(一)班的学生。就这样,2011年秋季开学,秦浪潮、张雁楠、王雷、张磊和张洁等同学,就代表上届九(一)班全体学生到柳彩武老师新一轮任教的七(一)班教室,郑重地把这个光荣而充满爱心的任务交给七(一)班。
2011级七(一)班的同学接到这个任务后,对张守杰老师照顾得无微不至,除了像上一届师兄师姐们那样照顾张老师的生活外,还使张老师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经常到张老师屋里给张老师读书读报,讲新鲜的故事,讲代桥镇和校园里所发生的新人新事,常使张守杰乐得哈哈大笑,逢人便说:“有这么一帮孩子,我不孤独,我很幸福。”
2013年9月20日下午放学,季守福、张化东两同学到张老师那里,看双休日缺什么吃的、用的。他们发现张老师躺在床上,盖着被子发抖着、呻吟着,便赶紧向班主任柳彩武报告,并借来一辆三轮车,一起推着送张老师去代桥镇卫生院。幸亏来的及时,医生说,这是很严重的流感,尤其是他这样的体弱患者,危险性就很大,幸亏送得及时……其间,两个小同学与他们的柳老师忙前忙后,提药、打急救针、吊水、买饭,连饭也顾不得上吃,一直等到张守杰高烧退了,这两位小同学才放心地离开。
转眼到了2014年夏天,张连杰、张海洋等这一批孩子又初中毕业了,孩子们怀着对母校的眷恋和对张守杰老师万分不舍的心情,又要飞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决定把照顾张老师的任务交给下一届师弟师妹了。于是他们像上一届学生那样,找到班主任柳彩武老师2014年秋季开学,2014级的七(一)班召开了一次特殊的班会,由张海洋、张连杰、张喜梅、王芸等同学,耐心地介绍照顾张守杰老师生活起居应注意哪些事项,新生小同学详实地写下生活中需要做的一切。
就这样,2014级七(一)班学生在柳彩武班主任的带领下,又开始新一轮的对张守杰的照顾、关爱和奉献。他们重复着提水、买菜、送米、送面、洗衣,帮洗澡等传统的故事,又想方设法逗张守杰老师开心。校外面如有电影放映,或集上唱大戏、歌舞晚会等,他们就接送张老师去看、去听;若街上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他们就推着三轮车送张老师参加。
今年暑假的一天,王永虎、郭飞两位小同学相约赶集理发。王永虎说:“几天没去张老师那了,上次去,看他头发长了,也应该理发了。”郭飞就接着说:“那我们就把张老师接来,共同理发吧。”他们帮助张老师理好发送回家后,又帮张老师提好水,然后看看什么也不缺了,郭飞就笑着对张老师说:“我给你剪剪指甲吧,保证剪得好看……”直到中午了,俩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眼看到这一届的孩子们,将于2017年6月也要毕业了,他们与柳彩武老师又开始商量着怎样把这一照顾、关爱张守杰老师的人物继续传递下去。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孩子们在传递着爱心的同时,心灵得到了一次次净化,人格得到一次次升华。鲁迅曾经说过:“石在,火是不会灭的。” 校园里这一批又一批孩子传递着人间大爱。
代桥镇中心学校九(一)班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在他们班主任柳彩武老师的带领下,将爱心的美好事业传递,撑起了一片和谐社会的蓝天!(张允之 范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