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传播道德正能量,市文明委在全市开展月评“好人好事”活动。全市各单位、广大市民积极挖掘推报身边的好人好事,7月份,组委会共收到好人好事19件,其中市委宣传部2件,广播电视台1件,民政局1件,市场监督管理局1件,新媒体中心推荐1件,田营镇4件,王集镇3件,靳寨乡2件,砖集镇2件,西城街道2件。经组委会认真评定,选出界首市2015年7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通报如下:
1.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刘文学。
2.君甘作铁轨、我愿当枕木的最美军嫂张文玲。
3.拾金不昧婉拒酬谢的村民孙桂芳。
4.热心公益慈善的企业家陈萍。
5.教苑里的牡丹花李蕾。
6.拾金不昧的民政救助站站长刘海峰。
7.真情诠释真善美的好儿媳王影。
8.14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儿的朱美贞。
上述界首市7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弘扬了社会正气,传递了人间大爱,其事迹将在界首广播电视台、界首时讯、界首新闻网刊登,对评上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迹将颁发证书,对于事迹优秀推报人,在年底也将予以表彰。
希望各单位积极宣传,明确一名好人事迹推报人,把单位内部的好人事迹挖掘好、宣传好,推报人对推报的好人事迹进行核实,确保事迹真实,并及时将核实过的好人事迹上报市文明办,好人事迹材料不少于200字。联系人:朱红 4885721 邮箱:ahjswmb@sina.com。
界首市文明办
2015年8月20日
附件:
界首市2015年7月份“好人好事”典型事迹简介
1.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刘文学。
刘文学患有先天性脑瘫,但命运没有令他颓废消沉,图书馆和新华书店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体育场的跑道上每日都洒下他的汗水,伏案写作和电脑打字更常常伴他到深夜。2006年,刘文学被界首市体育局推荐参加阜阳市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不负众望夺得两枚金牌;2010年10月安徽省第五届残运会上,他取得优异成绩;在2014年3月阜阳市第二届残运会上,他两次摘得桂冠。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记录下来参与各类征文,先后获得全国和省市10余次奖项。其中,《伤痕》获得第三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银奖;《残疾运动员——我的梦》获得2013年安徽戈斯曼杯“我的梦•中国梦”征文活动二等奖。
2.君甘作铁轨、我愿当枕木的最美军嫂张文玲。
张文玲的丈夫王皓锦是界首籍军人,自两人牵手以来,常人做不到的,儿女做不到的,她都做到了。为了唤醒神志不清的公公,她搬住在精神病院昼夜护理;为了支撑一个完整的家,她数年不辞劳苦三地奔波……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网、新闻网、新华网、中工网、国防部网、参考消息、凤凰网、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等网站相继报道。
3.拾金不昧婉拒酬谢的村民孙桂芳。
田营镇李庄村的孙桂芳在田营邮政储蓄网点取款后在路上捡到一个装有1万元现金的包裹,她四下呼喊,也没找到失主。第二天,她又赶到邮储门口,看到两名民警和一名男子正在谈论丢钱的事情。孙桂芳主动上前询问,确认无误后将钱款交于失主。失主接到钱连声感谢,同时拿出几百元以示感谢被孙桂芳婉拒。
4.热心公益慈善的企业家陈萍。
界首达实商贸城、泉阳农贸大市场总经理陈萍,多年来热心公益事业,逢年过节,她总是带领公司职工到周边村里困难户送去慰问礼品。特别是对低保户,他更是尽自己所能,能帮钱帮钱,能送物送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2014年春节前,陈萍还特意为界首市低保户无偿采购了一批十万斤的优质大米。公司车辆还向有急病、急事的人免费提供使用,仅2015年上半年就达百次之多。今年春季,陈萍为西城街道郭洼村、连后楼村捐款24000多元用于环境治理;2012年她捐助50多万元为泉阳镇修建泉阳大道;2014年捐资20多万元建设市体育场500平方米的舞蹈健身场,赞助界首市象棋联赛、乒乓球联赛、篮球联赛等多项赛事;2015年她又捐助50多万元为体育场建设一栋400多平米的拳击馆。近年来,陈萍为敬老院捐款、捐物、送油、送面、送肉、送蛋糕、水果等达10万多元;向社会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近300万元。
5.教苑里的牡丹花李蕾。
界首一中英语高级教师李蕾从教近20年来,扎根学校,默默耕耘,把满腔的热血奉献给了学生。她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问题,看出他们的异样。让偏离航道的学生找准方向。她深知“学厚为师,德高为范”,她熟练掌握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李蕾的学生不断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升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她也曾获得阜阳市、界首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界首市优秀教师、界首市名师、阜阳市教坛新星、阜阳市学科带头人、阜阳市名师、安徽省高考评卷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6.拾金不昧的民政救助站站长刘海峰。
7月20日,界首市民政救助站站长刘海峰到市人民医院办理业务对接工作,刚走出市医院办公大楼没多远,他发现一个内有银行卡和5971元现金的塑料袋。他立即返回市医院,通过医院各科室询问,于第二天问到了失主信息。失主为来市医院给家人看病的砖集镇村民韩某。失主很激动,送去了锦旗。在送锦旗的现场,韩某依然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激之情:“真是感谢呀,都丢了这么久,没想到还能找到呀,真是感谢呀...”。刘海峰表示,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7.真情诠释真善美的好儿媳王影。
王集镇李彬庄村周庄自然村的王影用用孝心与善良演绎了一位儿媳妇的责任和义务。感动了全村的父老乡亲,是当地有口皆碑的好媳妇。自结婚之日起,她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丈夫在外打工,伺候公婆的重担就落在了王影一个人的肩上。2010年,公公卧床不起,一躺就是六年。六年来,王影不怕脏、不怕累地照顾公婆,床前床后,煎药熬汤,把老人照顾的干干净净。无论冬夏,从没让老人吃过凉饭,从未让老人冻过。公婆和王影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说,“有好儿也不如有个这样的好媳妇,这个儿媳妇待我比亲闺女还要亲。”
8.14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儿的朱美贞。
王集镇秦庄行政村的朱美贞用母爱的力量撑起瘫痪儿子的生命希望。2001年,8岁的儿子陈云龙因患肌无力只能瘫痪在床。为了孩子,她变得更加强大。每天早起晚睡、洗衣做饭、给儿子喂饭,伺候儿子大小便,下地干农活,像一台不知道停歇的机器,悉心照料着儿子的生活起居。一转眼十四年过去了,陈云龙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但长得很健壮,这让朱美贞倍加欣慰。“只要是我活一天,就要把他照顾好一天,坚强地活下去,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朱美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