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明:将一生献给钟爱的教育事业

发布日期:2016-09-12   阅读:1767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钟情教育不忘初心

19742月,张运明经过考试选拔成为泉阳镇老董寨小学民师,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并立志将来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自从加入教师行列,张运明一干就是 42 年,如今张老师虽然退休了,因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良好的家长口碑,被返聘到学校继续从事初中化学学科教学。

笔者在同张老师交谈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我没有抛弃我的理想,我乐意听到学生喊我张老师”。是啊,在这42 年风雨历程中,张运明从一名民师、到82年界首师范毕业正式成为一名老师、再到如今享誉界首的“名师”,张老师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教育生活虽苦尤甜

“学生是我的全部”这是张运明老师教学笔记上的第一句话。八十年代学校简陋,没有学生寝室和食堂,每到阴天下雨,路远的学生就从家里带大馍、红薯,甚至是鸡蛋来上学,张老师就无偿地给他们做成饭菜。想到大家一起动手,生火做饭、刷锅洗碗的情景,张运明脸上满是慈祥和幸福。有几年,几个远路的学生,干脆就长期住在了张老师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大家吃住在一起,学生们都喊“张爸爸”。谈到这,张运明说,好在孩子们都很争气,两批学生都考上中师或高中,现在仍有来往,不时来家探望。

张老师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对落后生不抛弃,对家庭困难生不断提供力所能及的资助。有一次,学生董玲玲抹着眼泪找到张老师,说没有钱交保险费,因为奶奶有病住院家里没钱,张老师毫不犹豫地就垫上了,鼓励董玲玲好好学习,将来有能力了再还;一段时间,农村初三学生要上晚自习,张老师发现一名叫王红利的学生总是在下午放学后待在班里看书,也不去食堂吃饭,原来王红利家庭困难,每天都是饿着肚子上晚自习,张老师就以学校对特困学生补助的名义,自己掏钱解决了王利红晚饭钱,这一资助直到该学生毕业。

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学生的学习资料很匮乏,为了能给学生多些复习资料,张运明老师就在钢板上刻蜡纸、油印试卷。有时候手磨破了,脚麻木了,腰也疼得直不起来。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张老师都确保学生每星期拿到两张试卷来练习。

工作无悔勤于钻研

由于工作的忙碌,张运明对家庭付出得很少,家里的农活基本上都落在了妻子身上,参加工作以来,张老师都是出全勤、出满勤,从未因私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即使外出学习也是调课。

张运明常说,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他教过政治、代数、几何、化学等,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每接任一门学科,张老师都要查阅大量资料。97 年,小学师资力量不够,张运明主动担当,到老董寨小学支教,这一去就是10年;2007年,他又服从学校安排回中学任教,没有一句怨言。“普九”期间,张运明身体不太好,但他仍然带病工作,即使老父亲生病做手术期间,张运明也是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去医院护理。前后一个月,没请过假,没缺学生一节课。

42年的教学中,张运明勤奋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如今,仅张运明的教学笔记就有满满一排柜。面对中考,他都能认真钻研《考纲》,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根据学生成绩,制定总复习计划,列出必考的知识点,以此为主线进行全面复习。自编《五类中考试题解法》、《六年中考试题逐题比较》等复习资料备受学生欢迎,教学事半功倍。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现如今,张运明老师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台前,“为了孩子,只要需要我,我就一直干下去,”张运明用满腔的热情、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甘心做一支燃烧的蜡烛,奉献出自己的一生。(代艳中 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