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2014年5月28日,在《和谐中国》大型歌舞的乐曲声中,“感动界首”第四届道德模范暨2013年度好人典型颁奖典礼盛大开幕。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薄玉侠、刘宗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刘友继、尚克民、刘小彬、刘心武、牛振国、尚玉才等人上台领奖,他们正是界首市东城街道东顺河社区又一批好人的代表。
“爱心人人有,都是社区人,人生道理传古今,就是做好人”。界首市东顺河社区紧紧围绕“培树道德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广泛开展社区“道德模范”、“好婆媳”、“五好文明家庭”等好人评选活动。通过加大“好人”宣传力度,传播“好人”事迹,在全社区营造“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一、发现好人我推荐,群众评选好人有机制。
“真不知道拿啥来感谢救命恩人,如果没有你,我现在也见不着儿子了,这个年也不用过了……”这是今年1月23日傍晚6时许,界首市崇文中学初三学生谢乐的父母在东顺河社区尚庄小区面对儿子救命恩人时的肺腑之言。当日中午12时50分,15岁的谢乐和两位同学在沙颍河曹庄段护坡处玩耍时不慎落水,社区渔民张洪在小年节不畏严寒、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少年的事迹,正是两天后居民代表主动向社区反映的。他的事迹在当周的社区两委工作汇报会上及时进行推荐评选、展示和评议,当场被评为“社区好人”,并向市文明办推荐,上榜安徽好人网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每个“社区好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像张洪这样的事迹虽不是轰轰烈烈,但就是这些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让身边的群众看得见、摸的着、听得到,可学可亲。对于好人好事,社区两委未必都能够及时发现,往往是街头巷尾的群众第一时间感知。因此,如何让群众发现身边的善举,从而推选身边的好人,成为社区开展好人评选活动的关键。在具体工作中,东顺河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社区两委担任网格长,组织60名居民代表和党小组成员分布在各个小区内。他们行走于群众中间,点到楼栋,面到小区,线到街巷,经常性地与群众交流,及时发现和记录好人事迹,而后录入社区好人信息库,并将好人事迹刊登在社区先锋在线门户网站,这样推报评选好人的形式,构建了社区群众主动发现好人、积极推荐好人、参与评选好人的良性机制。
二、推荐好人我参与,乐为好人投票有行动。
社区积极为群众参与好人推选活动搭建平台,在推荐评选好人活动中,坚持面向群众,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在推荐环节上,社区因地制宜,尊重事实,形式灵活,尽可能地简化程序,方便群众既可通过社区发放的便民服务卡电话、社区QQ群的形式推荐好人,也可当面向居民代表、两委成员推荐好人。在评选环节上,推荐人既可通过口述或文字材料的形式,宣传自己推荐的好人,也可组织本小区邻里居民参与现场评议和网上投票。
比如,社区于2014年1月20日召开党员、居民代表迎新春座谈会,明确了社区2014年为社区好人建设年,征询了代表的意见建议,希望有更多的群众提供好人家庭信息。刘宗喜是社区老党员,2000年唯一的儿子因病去世,时年仅34岁的儿媳饶素连对他们不离不弃,勤俭持家,14年如一日地用孝心和爱心侍奉多病的公婆和3个子女,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爱进行曲。作为饶素连家庭的前后邻居,党员刘敏主动向社区党总支反映了她的事迹。在随后的24日,社区组织春节慰问困难党员刘宗喜夫妇时,从他口中核实了事迹的真实性,随后,社区将饶素连事迹登陆先锋在线,赢得了亲朋乡邻的赞誉,成了居民学习的榜样。2月19日,社区召开2014年宣传工作暨好人表彰会议,给予饶素连600元奖励,推荐人刘敏获得服务社区五星级党员荣誉,在社区形成了选评好人,你我争相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表彰好人我点赞,好人就在身边有共识。
为发挥好人的示范带动效应,东顺河社区以表彰会的形式,为好人颁发证书和奖金,以较高的礼遇鼓舞人,彰显好人有好报赢赞誉;以道德讲堂的形式,增强“好人精神”的渗透力。社区组织不同类型的好人走进社区道德讲堂,与居民面对面讲述亲身经历,现场畅谈好人感言,放大“好人精神”的亲和力,以鲜活的事例和语言感染人,使“好人精神”的正能量辐射到每个家庭;以座谈会的形式,让凡人善举相关人员代表畅所欲言,通过互动交流,实现思想共鸣;以家庭故事会的形式,为居民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关爱帮扶身边好人,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
社区在注重挖掘好人事迹,学习、宣传好人精神的同时,突出关心、关爱道德模范,社区两委定期与身边好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组织医务志愿者上门义诊,每逢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专门到好人家中进行慰问。为工作表现突出的助人为乐“中国好人”、“雷锋大妈团”队长薄玉侠,向上级谏言,积极争取从政治上和精神上给予关怀,破例吸纳为界首市政协委员,架起了基层社区和政府更畅达的连心桥,在全社会树起了道德建设的旗帜,形成崇尚好人、尊重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鲜明导向。系列活动的开展,社区让更多的居民真正了解了好人事迹,帮助更多群众真心相信身边有好人,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进而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道德标杆。
四、宣传好人我学习,人人争当好人有氛围。
在学习宣传好人活动中,东顺河社区采取全方位、多角度地推报宣传好人典型,拓展好人事迹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壮大好人队伍和好人影响力。
一是通过主流媒体传播“好人精神”的影响力。社区“雷锋大妈团”长达6分钟的义务调解邻里纠纷视频上榜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社区居民饶素连隐忍丧夫之痛,只身14年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公婆、养育子女;社区居民肖好美、杨翠英担当19年“义务保姆”情牵“三无老人”事迹在界首电视新闻《身边的感动》进行专题报道;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李秀荣带着前夫的婆婆改嫁等一大批模范人物的善行义举在人民网、安徽日报、阜阳日报、颍州晚报等媒体得到传播,社区好人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是实施凡人善举好人榜,传递百姓身边正能量。社区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创新宣传载体,贯穿公益宣传,坚持社区具体事,突出居民身边事,将不同类别的好人活动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打造好人文化墙。一幅幅精美纪实图片畅行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好人志愿活动,传播身边家庭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美德。展示给居民的是身边熟悉的面庞,鲜活的事例具体化、生活化,传递的是群众温馨入耳的无声话语,树立的是群众触手可及的榜样标杆。善行义举好人文化长廊,直接让广大群众认知社区,认同身边好人,使得小道理入耳入心,身边事可学可亲,传递身边“最美感动”,自觉践行榜样力量。
三是坚持用好一个“光荣榜”,抓好一个“助推器”,提倡从群众身边好人好事学起。社区于2012年8月24日成立爱心助困基金,截至目前,已接受爱心人士捐款195人次,筹得善款105970元,奖助24名优秀困难高考学生30200元,资助尚庄小学留守儿童8800元,解决学习用书、用具和衣物等,帮扶困难党员群众3500元。社区及时将每次捐款人员光荣榜和受助对象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让爱心在阳光下闪光。同时,社区注重好人建设从小学生抓起,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奖优秀少年,助推一个带动一家,一点影响一片。在引导人们自觉践行善行义举的活动中,坚持具细、抓小、落实的要求,在家庭中以“孝道”家风为重点,在学校以“爱”“诚”为主题,紧紧抓住“爱”这一道德文化的核心,不断丰富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时代内涵,以大爱情怀引导师生和党员干部群众互助友爱、遵纪守法、爱护环境、奉献社会,在社区逐步形成学好人、做好人的生动局面。
四是组织专题学习,开展实践活动,让“身边好人”引领社会风尚。社区充分运用宣传教育阵地,组织尚庄小学师生开展“中华魂”读书暨孝老爱亲主题教育活动,书写社区好人黑板报,让小学生处处感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和力量。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区两委成员在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基础上,集中学习社区好人事迹,记录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在感受、学习“身边好人”的过程中,使“身边好人”的高尚精神、优秀品质内化为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外显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切身感受道德力量,提高思想境界,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多年来,东顺河社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好人建设良好局面正全面铺开,实现了鲜活的好人好事“代言”文明新风,激励广大党员、干群更好地认知、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界首市东城街道东顺河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将继续坚持围绕大局、突出特色、服务群众的宗旨,以界首市争创安徽省文明县城为契机,以好人评选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向社会传播无限正能量!(肖玉华 尚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