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界首市西城新阳社区,一出现家长里短,就会有人拿杜海英作比较。因为她是这里和睦邻里,孝敬爱亲的楷模。
今年44岁的杜海英,出身工人世家,命运多舛。初中毕业后,就开始在长兴印务干一线工人。丈夫在另一家企业做一名普通职工。由于她出色的表现,2005年被界首市教育印务调走,两口子勤勤恳恳,一大家子生活也还可以。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2010年丈夫下岗失业了,一大家子的基本开支全落在了杜海英一个人的肩上,即便省吃俭用,也还是捉襟见肘,没办法,丈夫只有顺打工潮外出打工,这样,侍奉公婆,接送孩子上学,又不能耽误上班,可见她为一家辛苦到何种程度。但她咬牙坚持,默不作声,用行动证明一双弱肩的坚强。
屋漏偏遭连阴雨,恰在此时,公公又患有股骨头坏死,拄着双拐都难以站立,八十多岁的婆婆也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两位老人每年都要多次住院治疗,更难的是必须每天照顾老人的吃喝拉撒,甚至帮他们擦洗身子,为了让家里经济好一点,丈夫很少回来,她总是咬牙支撑,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两位老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逢人便说:“我家儿媳妇自从踏入我们家里,从未享受过一天的福,不是儿媳妇,我们俩口子恐怕早就在阴家了。”
因为家庭经济的困扰,她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半用,让丈夫尽量少回来,节省点路费。而在关键时候,她却从来不含糊。有一次,因陪公公挂吊水,时间多耽误了一会,她盘算如果再送孩子上学,肯定耽误上班。所以一咬牙果断的打了一辆车去送孩子,及时赶在上班前来到了厂里。后来她的一些事迹被同事们知道后,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同事们考虑她的家庭困难,想帮帮她,她也总是善意的回绝。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她总是毫不犹豫,她坚信,自己再苦,也不能无情无义。所以,同事们都觉得经常微笑的杜海英,始终散发着让人心旷神怡的光和热。
由于她们的坚持,日子也一天天的好起来。由于她长期生活规律,起早贪黑对她已不在话下,现在她还能在把家里管理的津津有条,邻居们总夸她,好人迟早有好报。(肖婧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