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阜阳好人”揭晓,我市尹玉兰、陈萍当选

发布日期:2015-09-08   阅读:2021次   字体大小:[大] [小]  
分享到:

近日,经过推荐、评议、审定、投票、公示、回访等程序,我市尹玉兰、陈萍被评为8月份“阜阳好人”。

尹玉兰:用柔弱的双肩支撑起祖孙四代人的生活希望  

 

在界首市新马集镇庙王村,有这么一位坚强的农村妇女,她遭遇数次家庭变故,在夫亡儿去,儿媳妇身患癌症的重大打击下,从不向命运屈服,依然每天悉心照顾婆婆、儿媳妇,操持家务,顽强快乐的生活着。

她就是新马集镇庙王村好媳妇、好婆婆尹玉兰。在笔者去采访她时,她从界首市医院还没有回来,邻居们说她儿媳妇何玉灵在医院化疗,她每天要把家里的婆婆伺候好,还要去医院照看化疗的儿媳妇。说到这,邻居们纷纷流露出敬佩心酸的表情,都无奈的叹气,这个女人命苦,苦和熬是对她生活的概括。

  当笔者见到她时,她正给90高龄的婆婆梳头,看到她婆婆屋内整洁有序,床铺褥子干干净净,丝毫没有老年人住处那种不能进屋的脏乱差。看到这一幕,笔者为之一震,这么一个瘦弱的女人,如何用她那一双柔弱的双肩,支撑起生活命运的重担。

  笔者与尹玉兰的婆婆王黄氏试着交谈了几句,当问到你儿媳妇侍候的好不好,老人流着泪,颤抖的说:“好、好”。尹玉兰说:“她儿子不在了,我还在,我也有儿子,我也会老去,好好照顾她我也安心了。”

  尹玉兰,现年66岁,四十多年前从邻庄赵寨村嫁到庙王,与丈夫王风朝相知相伴,育有二男一女,王凤朝是当地的农电工,日子虽说不上富裕,但一家人和和睦眭,过的十分开心,本想日子就这样平平淡淡下去,等到儿女成家,也就足够了,没想到,接二连三的变故直击而来,让这个本来幸福的家庭遭遇一次次的重创。

  1993年身体一向健好的公公突发急病,在床上躺了一年后去世,而婆婆也因此变的郁郁寡欢,为了让婆婆好好生活下去,她和丈夫把婆婆接到身边,悉心照顾,婆婆在她的照顾下,身体好了起来,心情也恢复到以前快乐起来,一家人又重温往日欢乐。

  转眼间,大儿子王建到了婚娶年龄了,尹玉兰和丈夫王凤朝拿出多年积蓄盖了几间瓦房,欢欢喜喜把儿媳妇娶上了门。不久儿媳妇何玉灵就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双儿女,尹玉兰一家人陶醉在这平淡幸福的日子里。

  可没成想,幸福只是向她招招手,王文朝1995年突发脑溢血,虽然经过抢救治疗但丧失了劳动能力,顶梁柱的突然倒蹋让尹玉兰手无足措,不过还好,儿女们都长大了,可以打工维持家庭生活。

  1997年又一场变故悄悄降临到这个家庭上,大儿子王建和尹玉兰因为家庭琐事吵了几句嘴,生性好强的他竟然回家寻了短见,留下了媳妇何玉灵和一对年幼的儿女。尹玉兰看到儿子冰冷的身体,几次哭晕过去,自责如同针一样深深刺入心口,看着痛不欲生的儿媳,一双两眼噙泪的孙子孙女,她自问上天,为什么死的不是她。

  料理完儿子的后事,尹玉兰感觉整个天都要塌下来了,生活的重担即将把她压垮,考虑到孙子孙女,尹玉兰咬紧牙关,和儿媳妇常谈了一夜,为了孩子她留了下来,这个家,没有男人撑着,一样能活出个样来,婆媳两人起早贪黑,爬高上低的干活,每天还要伺候七张嘴吃喝拉撒。

  2002年厄运再次降临,身患羊角疯的婆弟王凤军意外落井身亡,而精神不正常的弟媳早就抛家出走,音信全无,留下二个正读小学的侄子。就在这时丈夫王凤朝脑溢血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吃喝拉撒只能在床上度过。二个侄子谁来照顾,虽然尹玉兰丈夫兄弟三人,王凤朝老大,老二王凤林是一名小学教师,家庭都很困难,想到王凤林身为教师,为了不耽误工作,尹玉兰和儿媳妇何玉灵一商量,把两个侄子接回家中照顾,视同已出。

  日子就这样艰难的熬下去,2005年卧床不起的丈夫王凤朝撒手而去,留下了一堆的债务和张嘴吃饭的孩子,还有年迈的婆婆。

  生活还要继续,尹玉兰暗暗下了把劲,扛起了家庭重担,她每天就起早贪黑,干农活,打零工,一分一分挣钱补贴家用,孩子们陆继常大,一个一个外出打工挣钱了,生活的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可以稍微松口气了,日子一天天过的好起来了。

  可幸福只是向她敲敲门,她还没有感到幸福的存在,不幸再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儿媳妇何玉灵2013年被查出宫颈癌,她带着儿媳妇何玉灵到阜阳、去太和,又远到蚌埠、合肥医院治疗,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儿媳妇的病治好,不能让她继续遭罪,就这样,在亲戚邻居的接济帮助下,在子女外出打工挣钱下,二年多来,何玉兰花费近二十多万元,让这个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日子总会让饱受苦难的人跨过最难的坎,日子虽然很苦,但尹玉兰仍然坚强的面对生活,二儿子、小女儿都已成家立业,大侄子欢欢去年也结婚了,孙女也出嫁了,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成家立业,让她心头感到十分欣慰。

  但儿媳妇何玉灵的病一直是她的心病,何玉灵每隔二个月都要化疗一次,并且还要长期服药,她说:“自己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她卷起裤脚让笔者看她那因为长期劳累造的静脉曲张,一条条弯曲鼓起的筋脉向我们诉说着苦难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迹。”

  尹玉兰对待婆家的人这样,对娘家的人她觉得亏欠了很多,她说:“父亲走的早,俺娘就俺一个闺女,她也没享上俺的福,跟着尽遭罪了。”原来,她母亲长年有病,平常这边的事多,也顾不上去照顾老人,去年病重了,在她家照顾了半年多,尽孝而去。

  现在尹玉兰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看好儿媳妇何玉灵的病,虽然新农合能报补一部分,但个人支付的数额相对来说还是巨大的,村里已经给何玉灵享受了低保政策,但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她说:“现在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我现在就只想多干些零活,挣钱补贴家用,给她看病,她到我们家没享过福,我们一家人都亏欠她。”

当笔者离去时已是傍晚时分,看着夕阳下的尹玉兰,心里说不出的酸楚,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磨难,都会在磨难中成长,但尹玉兰经受的苦难让人唏嘘不止,希望她能经受住苦难的打击,幸福的脚步正在向她走来。

 

陈萍:向社会捐款累计300余万元的女企业家

 

现为界首市达实商贸城、泉阳农贸大市场总经理的陈萍,是一名优秀的女企业家。多年来,她热心公益事业,扶危济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美丽人生,用人格魅力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用道德、奉献作为公司成长、发展的基石,彰显出新时代精神,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女企业家的光辉形象。

热心助人 扶危济困

走进陈萍,你会发现她是那么端庄、热情而又十分平易近人,谈到热心助人时,她常挂嘴边的话是:我今天的这些小成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如今,我虽然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但也不能忘记回馈社会,帮助他人。

正是这样,陈萍虽然管理着两个公司,但还不忘关心职工和困难群众。逢年过节,她总是带领公司职工到周边村里困难户送去慰问礼品,特别是对低保户,他更是尽自己所能,能帮钱帮钱,能送物送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2014年春节前,陈萍还特意为界首市低保户无偿采购了一批十万斤的优质大米。

她关心我市老年人业余文化生活,经常资助我市老年大学活动经费;重要节日,像重阳节,公司开展活动时,对活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她就派人将节日物品送到老人家中。

公司车辆还无偿向有急病、急事的人免费提供使用,光2015年上半年就提供有百次之多。

她关心我市农业发展情况,经常到我市种植大户家里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爱心涌动  热心公益

陈萍热心环境保护,积极投身界首市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今年春季,陈萍为西城街道郭洼村、连后楼村捐款24000多元用于环境治理;在今年午收秸秆禁烧期间,陈萍亲自跑到一线麦田地头,为坚守在一线的禁烧工作人员送去防暑降温物品,还聘请专家用科学实例向村民宣传秸秆还田的好处。

她热心公益事业,2012年她捐助50多万元为泉阳镇修建泉阳大道,方便了群众通行;2014年捐资20多万元建设市体育场500平方米的舞蹈健身场所,赞助了界首市象棋联赛、乒乓球联赛、篮球联赛等多项赛事;2015年她又捐助50多万元为体育场建设一栋400多平米的拳击馆。

爱心积淀  默默奉献

界首市是陈萍的第二故乡,近年来,陈萍为敬老院捐款、捐物、送油、送面、送肉、送蛋糕、水果等达10万多元;向社会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近300万元。

陈萍在故乡合肥也热衷于公益,其积小善为大善的行为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多次获得合肥市政协优秀委员、三八红旗手、十大女杰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陈萍常说:我只是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每个人都真心的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相信中国梦并不远,一定会实现。(代艳中)